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 陈之富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精密联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惑下产生的。学生作文本身就是反映认识情感体验的,写作文时,学生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情感体验能力的推动下活动的。但目前的作文训练,考虑文字基本功多,而考虑学生写作心里较少,过多强调写作技巧对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而忽略了情感在在作文地位中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道出作文的真谛。试想一个对事物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人,怎么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儿童健康向上的情感,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心境。学生只有在心情舒畅、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页才能写好。小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消极心理:
  一是畏惧心理,怕无法可说,怕写不好。我强调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去掉各种条条框框,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不胡编乱造就行。注重作前指导,激发写作激情,让每个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甚至不吐不快,这是消除畏惧心理的关键。在教学时,力求命题新颖有序,具体鲜明,感情饱满。如《雨中情》、《啊,这山这水》、《最可爱的人》等,这些题目尽量带有感情色彩,提前告诉学生作文题目,引导他们观察、积累素材,避免临渴掘井、望而生畏的现象。
  二是厌倦心理,对作文课不感兴趣。克服习作的厌倦心理,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特别要关心和理解系左右困难的学生,鼓励谈么写好作文。其次,教师本身应该起好导向作用,必要时写好“范文”,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体会作文的艰辛,以密切师生关系。第三,课堂语言力求生动有趣,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
  三是失望心里,对作文失去信心。存在失望心理主要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真诚的热爱他们,再从心理上解除他们的习作负担。不妨先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改革评分办法,奖励写得好的部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有时还要给与必要的高分刺激,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讲评时,多褒扬少贬斥。
  二、创设最佳的写作情景激发习作情感。
  小学生易为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所感化,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意境中产生的。作文教学要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景。通过切实可行的艺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创设最佳的写作情景的方法主要有:
  (一)运用多媒体为儿童提供直观的感性素材,不仅激发了儿童情趣,而且减少了学习难度,使儿童迅速进入作文情景。
  (二)现场表演,即兴作文。为了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造成身临其境之感,低中年级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常采用这种形式,如做一个小实验,制作模型,表演歌舞、相声、小品,或绘一幅画后让学生作文。由于有了真切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感人。
  (三)捕捉写作时机,抓住写作情景。作家写做事有灵感,学生作文时也有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对食物最感兴趣的时机,一场及时雨,一次生动的演讲,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一个新游戏等,学生都感到新颖有趣,教师可趁热打铁,指导学生随机习作。
  三、丰富生活内容,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情真才能意切,而这真是的感情来自充实的生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要是生活走向充实,途径只有两个,就是丰富学生生活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开放式的作文课题,即可开阔学生视野、积累作文素材,又可丰富情感。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和认识生活的能力,带领他们走出课堂,把情感倾注于生机勃勃的田野、波澜壮阔的大海、神奇的自然现象、美丽的植物王国、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等等,促使他们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吸取,然后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产生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思想感情。
  四、领悟课文精华,引起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无不倾注着作者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在阅读教学时,注意用这些范文忠包含的真挚的情感,抨击学生心弦,使他们从中吸取营养。如学了《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会更热爱、缅怀中总理;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学生会更加感受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起来。教师要因材施教,抓住情感契机,促进情感因素契机,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了《小抄写员》后,许多学生的被父子之爱所感化,我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一个作文,一个学生写道:“父爱是多么伟大啊!我却过早的失去了父亲......爸爸,你知道吗?儿子今天给你送生日礼物——我的‘三好学生’奖章......来了,爸爸,安息吧!我不会忘记您的教导,永远做一个坚强有用的人!”
  总之,作文是一种精神支配下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受情绪控制的,在进行写作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做到“笔锋常带感情”。只有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产生巨大的热情,产生愉快的情绪,逐步达到叶老所说的“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景物柔和”的理想境界,作文教学质量也才会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