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

【作者】 马新科

【机构】 甘肃电大临夏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信息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中,课件运用受到师生的欢迎,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在使用过程中,从教学理念、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情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语文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运用丰富多彩的课件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夏州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活动中,课件的使用已成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笔者也发现,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课件在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教学资源平台以及教学内容的图像、表格、文本、视频、音频等方面,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语文教学改革和新教材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从实际运用方面看,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应用还存在许多误区,如课件使用过多过滥、课件风格与教学内容不相协调、衔接过渡不自然、过于注重给人耳目一新的表象效应,而忽略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效益等等。对此,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一定要体现新的语文教学理念,通过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具体运用中的对策和措施
  (1)要有自主性学习的理念。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策略,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或社会背景中,通过情境或社会背景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2)要有个性化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语文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和应用上必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课件应注意到学习者的这些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可通过语文课件创设课文文字情境、电影画面情境、问题课题情境等情境的交融,形成丰富学生探究的一个个阶梯,来完成学生认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最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有智能化教学的理论。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作用中,语文教学课件作为信息资源的浓缩体和充分体现超文本教学的现代化学习支持系统,应该是对互联网有效信息进行科学的选择、处理、加工、整合的产品和结果,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产生过程艺术地显现出来,以实现智能化教学和学习,按照新课程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教育的需要,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学习环境。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可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操作或认知的技术工具、学习和探究紧密切合课程内容的音像文字课程资源、学习和探究问题或任务的情境等不同教学功能的信息媒体。教师要利用这些信息媒体,设计出各种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或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或人机对话,或自主学习、实践,或协作、商讨、探究,或反馈、交流等等,以充分展示语文教与学的智能化的特点。
  (4)认真备课是关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才能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多种形式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的使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间长了,使用过于频繁,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和学生一起制作课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并形成科学、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具备智能化的优势,方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学上的高效率。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