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课堂灵活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 冯伟明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旧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教的教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根据学生的学情抓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从思考,然后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由于学生解答方法有创新,解答正确,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活教 活学 活练 高效
  纵观成功的教学课例,教师们都认同的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撩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学生重新树起学习信心,积极探究,提高学习效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教呢? 
  一、教师活教,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风帆
  为什么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特别喜欢,对某一学科如此讨厌。根据我的经过调查发现;喜欢的原因:教师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加工”和重新“酿造”后,根据学生的“情商”制订传授知识的基本点,在课堂上灵活有序,语言幽默风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主动探究中,获得新知;讨厌的原因是教师教法生硬,脸无表情,对教材的知识照本宣科硬灌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教学。
  1.过程要活教,解法要多样
  活教就是教师根据题目中的内容和学习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如教《四则运算》一道应用题:“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教师先启发学生认真审题,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数是什么?未知道是什么?
  (2)题目要求什么?
  (3)这道题你认为运用哪种方法解答最好?第(1)和第(2)小题学生很容易解决,但是第(3)个问题学生就感到困难了,于是,教师耐心启发学生进行独立解答。
  师: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能不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是将下午270位游人除以30就知道要多少位保洁员,列式为:270÷30=9(位),再将上午游人180除以30,得知上午要多少位保洁员?列式为:180÷30=6(位),最后将下午保洁员减去上午保洁员就得于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列式:9-6=3(位)。
  生2:我将下午游人除以保洁员等于下午需要多少位保洁员,再将上午游人除以每30人需要一名保洁员,最后将下午的保洁员减去上午的保洁员,列式为:270÷30-180÷30=3(位)。
  生3:我是将下午游人的人数270人减去上午游人的人数180人,并加上括号,再除以30人需要一名保洁员,列式为(270-80)÷30=3(位)。
  生4:我采取分步列式方法,先将下午的游人数270人,减去下午游人的人数180人,再将除以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列式为270-180=90(位),90÷30=3(位)。
  师:同学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四种解答的方法,这种善于开动脑筋的好习惯,很值得同学们学习。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生:同学们通过对比,一致认为第三种解答方法最好。
  上面的教学过程,教师改变过去的教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不是将每种解答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终于想出了四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结果,这是学生通过思考、演算的结果;这是学生通过对比的结果,虽然学生学得艰辛苦,但是比起教师将四种方法教给学生的效果更好,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2.学生先自学,教师后活教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怎样学习。如果教师只凭教案设计去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动向和需求,那么,这堂课就变成了“满堂灌”,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那么,教师应彻底改变这种旧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需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教“求一个小数的近数”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以自主探究。当教师检查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二点困难:一是求取近似值时,忘记了保留到什么数位。二是在保留的小数里,小数末一位的0学生去掉了。教师了解到学生遇到困难后,在讲解近似值的时候,特别花力气、花功夫围绕这两个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和耐心的引导,如讲解例题时:豆豆的身高约0.984米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它保留二位小数时,怎样取近似值,教师特别告诉学生,要看第三位的千分位上的数“4”,由于“4”小于“5”,按四舍五入法,所以舍去4。那么豆豆的身高就是0.98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保留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方法教给学生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继续训练,如果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那么,应该怎样做,经过学生的思考,有一位学生回答:首先先看百分位上的“8”,由于“8”大于“5”,按“四舍五入”法,舍去“8”后,向前一位进“1”后,与原来的9加进上来的1得10,满10又要向前一位进1,而前一位也就是十分位的数是9,9加上进上来的1得10,满10又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要向个位进一,所以,0.984=1.0,那么,豆豆的身高是1.0米。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方法,并要求学生熟记:在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保留,不能丢掉。变成0+1=1,这时原来的小数点不变,这个“0”要照写。
  上面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情而灵活进行教学,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以,教师花大力气,下苦功,把学生的学习“难点”讲清楚,把学生的学习难点讲透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一举二得,使教与学整合为一体,鱼而得水,水到渠成。
  二、教师实教——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智慧的殿堂
  实教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抓到实处,抓到点子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自主探究,运用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一).抓重难点教学,培养学习思能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抓住主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要抓得准,教在重点上,教在难点上,让学生在重难点有所突破,提高教学效率。
  1抓住重点教学,教出实效。教学的重点就是知识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花精力,花时间,集中去解决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质量。如教“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例1时,教学的重点是小数点对齐相加。为了让学生懂得怎样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引导学生判断那个竖式可以直接相加,哪个竖式不能相加,为什么?
  第一种  53.40 第二种 53.40 第三种 53.40
      +58.20    +58.20     +58.20   
  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判断,认识第一种和第二种列式不能相加,因为小数点不对齐。只有第三种的竖式,小数点对齐,才能相加。由于教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懂得小数点对齐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去解决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抓难点教学,教出实效。难点是学生不易掌握的技能或知识,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比较深奥,难以掌握。在教学时教师就要想办法突破难点。如教乘法运算定律中的“简便运算例1”时,教学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在加减时要找出整100、整10。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题目中找出整100的数进行相加减,当检查学生的学习时,学生列出了三种算式。
  生1:234-66-34=168-34=134(页),这种方法是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生2:234-66-34=234-(66+34)=134(页),这种方法,先求出第二天、第三天共看多少页,再将总页数减去第二天、三天看的页数,这样正好是整100,这种方法计算最简便。
  生3:234-34-66=200-66=134(页),这种方法,先将总页数减去第二天的页数,正好是整100,再将乘下的页数减去昨天看的页数,这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理由,使学生明白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找整100或者整10相加,这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掌握这种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归纳学习方法: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总之,由于教师把难点讲明白,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够运用这把金钥匙在知识的宫殿中翱翔。
  (二).学生当堂练习,收获学习实效
  数学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而教师在知识迁移上搭桥,在新旧知识上连接点上点拨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操作,在解法上别具一格,锐意创新,做到会而纯熟,熟而生巧。如教了“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做作业,这是检验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
  1做第4题练习,检查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学生分别在书本上写出运用哪种运算定律,不用计算,当教师检查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学生说:“76+18=18+76,运用加法交换律”;有的学生说:“31+67+19=31+19+67,运用加法交换律”;有的学生说:“56+72+28=56+(72+28),运用加法结合律”;有的学生说:“24+42+76+58=(24+76)+(42+58),运用加法结合律。”从学生的正确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定律,掌握定律的特点,而且做到灵活运用,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2做第5题练习,检阅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检查学生的综合解答能力,于是,教师让学生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做第5题,要求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请看下面学生回答片断:
   生1:60+255+40题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先将60+40     =60+40+255得100,加上255,最后得355,这样的计算=100+255方法就是以整百计算,加起来就比较简便了。
  =355 
  生2:282+41+159 这道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先将后
=282+(41+159) 个数相加,41+159=200,再与第一个数282=282+200相加得出482,这样计算比较容易,也比较简便,实=482实计算准确无误。
  除了上面几道题作回答后,还下面的几题:548+52+468,135+39+65+11,13+46+55+54+87,5+137+45+63+50,不一一说明了,
  从检查情况来,学生都能够正确解答,这说明了学生不但能够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而且做得很正确,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正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活教是前提,实效是结果,两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放飞学习的思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收获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中避《小学数学教材同步全解》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第一版
  2、查小昌《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小学教学》2005年11期
  3、孙小南《数学有效性与教学方法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5期
  4、吴天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科学教研》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