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七要

【作者】 李赋中

【机构】 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作的重心在于德育教育和实践,要注重创造德育大环境;要利用好教育教学这个德育建设主阵地;要加强学生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管理;要加强班主任工作;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积极推动“三交流”活动;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关键词:德育 七要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因此进入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阶段。
  但中等职业教育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素质的变化,尤其是实行注册入学以来,学生基本素质出现一个整体的下降过程,且学生群体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各学校的教育教学都进行了大的调整,在强调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首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要有基本的德育素质,这是职教的底线,因而德育工作是职业教育中的极其重要、必须要长抓不懈的任务,具体地我认为就做好以下“七要”:
  一、要注重创造德育大环境。
  在学校发展中,学校和学生应是互为环境的,是一种共生关系,努力创造优越的共生环境是每一个中职学校要加倍努力的。如何通过校园氛围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就显得极为迫切。因而学校自身硬件建设的完善,科室、岗位职业道德建设及每一个在职人员的工作状态,就是学校的德育环境,尤其是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应作为一个大思路、一个长远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岗位责任的重要性,只有把岗位和职责统一起来,才能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合力,只有岗位素质才能在运作中真切的感受得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得到。这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环境,是形成和改变自我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环境,这是无形的却是极具感染力的、有实际意义的,大而言之其实是校风问题,“德范”效应即在于此。因而学校各部门,尤其是总务、伙食等关乎学生生活、饮食的岗位,一定要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意识来全新地看待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行动上要雷厉风行、作风上要求真务实、态度上要扎实勤恳、服务上要爱心为先。当然德育大环境的创造还有赖于动员广大同学共同参与、只是学生的广泛参与要靠学校去引导、去组织、去影响,是一个施教和引领的过程,有赖于一些具体工作,真正体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原则。
  二、要利用好教育教学这个德育建设主阵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的对学生开展的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教育与训练;保护环境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这是最基本的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都应围绕职业教育特点进行,要融入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以具体的实训实践为载体来实施,强调课程教学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在现有教学设施的条件下,动员广大教师,努力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专业能力,增加课堂和实训教学的吸引力,把学生“拉”入课堂和相关的实训环节,并广泛融入德育、安全教育理念,尤其是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让实用的技能吸引学生,让正确的思想武装学生,并着力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强调学生有所得,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
  三、要加强学生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管理。
  这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建设上的一大现实问题。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差、自身坏习惯多,生活中存在着个人主义和无原则的集体主义,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缺乏计划性、卫生习惯差、缺乏安全意识,礼貌和纪律观念淡薄,缺乏时间观念,无原则交友现象较为突出。因而学生工作思路应放在对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解决上。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学校学生科、团委应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及各类兴趣小组建设,办好业余团校和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团日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具体的活动中,以活动形式来激发其荣誉感,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美好的心灵,并使他们有正确的消费观和交友观,促进他们健康和睦相处。同时在参与中感受自身价值,学会欣赏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接纳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和爱好,积极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宿舍环境管理,强调统一的卫生、环境标准,以相应的激励形式,促使宿舍亮起来、净起来、整洁起来,引导学生善待生活、善于生活。
  四、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特别要强调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
  要强调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事务,这充分反映了德育工作中学校对班主任的依赖和班主任工作的责任重大。学生德育走势很大程度依靠班主任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整体状况到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从学生的行为到心理走势,都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耐心和决心,以爱心温暖学生,以热情感染学生,也要以严格的要求促进学生纪律观念的形成,把握好德育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五、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引领学校德育建设的核心群体。
  积极发展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干部的德育素质,让他们通过管理去规范,通过自身素质去影响广大同学德育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这一方面,应该说学生干部的管理效应和表率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而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和规范管理、指导,从学生科到班级都应该做到:慎重挑选、用心培养、大胆使用。特别是在激发广大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上要多多支持、多做工做。创造活跃的干部工作氛围。使他们健康成长,引领学生德育环境的创造。           (下转第43页)
(上接第24页)
  六、要积极推动“三交流”活动,使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学生德育建设的环节中来。
  在近年来的中职教育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同学生间缺乏交流;学生之间缺乏健康向上的交流”。由此而影响着德育教育的进程:首先因学生和学校家长间缺乏交流,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学生欺骗家长欺骗学校的现象经常发生;教师和同学间缺乏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间各执其事、互不干涉,思想交流始终是单向运作,互动效应差,这有悖于正常的教育观念;同学间缺乏健康向上的交流,使学习和德育建设缺少正向推动,而违规上网,违规交往,违规行事广泛滋生,同学间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差,有些同学的下滑速度相当惊人,甚至无法言喻。面对这一现实,全面推进“三交流”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德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班主任要积极保持同家长的联系,尤其对问题学生更要促使他们同家长交流,各位教师和职工在施教过程中,要主动研究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言传身教,并引导同学间的交往、交流健康向上。当然这一工作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得了的。学生、家长及我们的广大教职工要在参与中去感受,去理解,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学校教育学生就业是方向,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要认真细致的收集就业信息,研究就业形势,把握就业定位,做好就业预测,并将其形成阶段性就业指导思想,全面的融入学校教学,目前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现实落差较大,各职业学校要清醒的面对这一现状所存在的危险性。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学生自身生存、生活、共处、竞争、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建、课堂和生活共促、管理和教育互融、自主和促查并重、家长和社会互帮,各方力量共同形成一个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才能有效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自信的生活习惯和职业态度,才能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