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推进“三化”管理 促进跨越发展
【作者】 陈月玲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阮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管理是办学的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学校沿着正确、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校推进“三化”管理,以课堂教学高效化为中心,这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教研活动为突破口,这是全面的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这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这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所以将“三化”揉在一起,一起抓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跨越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效化 常态化 长期化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摈弃旧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为此,我校推进“三化”管理,即是“课堂教学高效化——教研活动常态化——课题研究长期化”,经过实践,学校充满生机勃勃,办学的理念更加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教改信心提高了,学校的质量提高了。那么,如何推进“三化”管理呢?
一、课堂教学高效化,彰显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力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创新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目的,由过去独霸讲台转变为学生平等互动的讲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教学生学习转变为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标研材夯实教学基石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教师首先要把握新课标的内涵,认真研读课标,掌握它的实质。其次对于整个学期的教材,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解读,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抓准教学中的切入点,不偏不离进行目标教学;抓住教材中的知识接力点,训练知识新旧的衔接,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操纵自如。
2.授以之渔创建学习型课堂
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变教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精讲精练实现高效课堂
所谓精讲就是用有效时间抓住教学的重点进行讲明白,讲清楚,讲到点子上,讲在要害上,让学生能够迅速学会知识点,迅速掌握知识的控高点,迅速明确知识的发展点,迅速理解知识的联系点。所谓精练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练习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在精练时要突出“四个”做到,一是精选练习,尊重学生自主性。按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类作业,口述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把每类作业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作业。二是练习题类,注重趣味性。设计作业应讲究趣味性,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练习之中。三是学以致用,体现实践性。联系学生的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进行训练,听一听让学生进行回答,练一练让学生提高解答能力。四是整合学科,体现综合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研活动常态化,让教研成为教改的牵引力
所谓教研就是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教学研究探索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通过教学研究去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让它成为教师教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平台。为此,我校狠抓教学研究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之中,实现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化。
1.让汇报课成为平台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通过举行汇报课这个平台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为此,要求教师在汇报课过程中要真实反映教学的情况,不得走过场,要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风貌;不得应付了事,要一丝不苟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一是课前作好准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选好教学汇报课的主题,确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三是每位教师教学要各有教学特色,课后教师进行相互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让教学汇报课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让示范课成为辐射点
所谓示范课就是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新鲜、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效果较好,具有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学校从各个学科中选出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效果好的课例作为示范课,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观摩,供教师学习借鉴。如学校选择在四年级开展“根据学段要求,探究习作教学”专题教学研究,执教老师以“学写童话”一课向全校进行教学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让学生“看童话,演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教师导入精彩,引导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情不自禁动手,很快完成这篇童话习作。教师当课抽查学生,将一些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师生听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由于通过这种示范课的作用,教师们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为己用,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上,全校出现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
3.让创新课成为教研亮点
只有创新教学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只有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创新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课堂教学创新如雨后春笋,教师各显神通,经过教师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创新课堂取得显著的成绩。如教师开展“讲课、说课、评课”三合一的创新教学机制;有的教师开展“三步五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有的教师开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课堂教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长期化,让科研成为促教的推动力
课题研究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探索教学的新方法,通过研究不断完善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有的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家的事,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事实上没有错,但是缺乏长远的眼光。教师如果只依靠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教学质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将它运用到教学上。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百年育人,教师为本。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由“经验型”转变“科研型”转变,鼓励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本领,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切入点。于是,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于是有的教师开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有的教师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教师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等,由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资料和书籍,经过反复的实践,通过多次的实验,以科研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去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去重新审视教学手段,去重视审视教学结构,通过反思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综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课题研究推进课堂教学的模式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必须摈弃残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探索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怎样改革?怎样创新教学?没有现成的方法,必须通过探索和实践,于是,我校提出通过课题研究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有的教师通过开展《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最后探索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媒体导课,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师生释疑,强化精练,拓展提高”,这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活力,为此,很多教师都认为不错,于是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审视,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于是,为了探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开展课题教学的研究的方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新途径,如有的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研究,将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新办法,在学期末考试中该班的合格率名列前茅。又如有的教师开展《在愉快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在研究教师采取音乐、教具、讲故事、看插图、做表演等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有游戏中学习,由于教学效果很好,于是,将它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其它学科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不错,很有借鉴,于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校通过抓好“三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务实创新,抓好课堂教学高效化;勇于创新,加强教研活动常态化管理,在教研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强化课题研究的长期化的管理,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教学的研究平台,努力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小东《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2009年9期
2、吴栋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管理》2008年11期
3、李东经《开展教育研究,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4、宁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2010年12期.
关键词:高效化 常态化 长期化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摈弃旧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为此,我校推进“三化”管理,即是“课堂教学高效化——教研活动常态化——课题研究长期化”,经过实践,学校充满生机勃勃,办学的理念更加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教改信心提高了,学校的质量提高了。那么,如何推进“三化”管理呢?
一、课堂教学高效化,彰显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力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创新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目的,由过去独霸讲台转变为学生平等互动的讲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教学生学习转变为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标研材夯实教学基石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教师首先要把握新课标的内涵,认真研读课标,掌握它的实质。其次对于整个学期的教材,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解读,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抓准教学中的切入点,不偏不离进行目标教学;抓住教材中的知识接力点,训练知识新旧的衔接,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操纵自如。
2.授以之渔创建学习型课堂
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变教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精讲精练实现高效课堂
所谓精讲就是用有效时间抓住教学的重点进行讲明白,讲清楚,讲到点子上,讲在要害上,让学生能够迅速学会知识点,迅速掌握知识的控高点,迅速明确知识的发展点,迅速理解知识的联系点。所谓精练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练习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在精练时要突出“四个”做到,一是精选练习,尊重学生自主性。按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类作业,口述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把每类作业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作业。二是练习题类,注重趣味性。设计作业应讲究趣味性,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练习之中。三是学以致用,体现实践性。联系学生的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进行训练,听一听让学生进行回答,练一练让学生提高解答能力。四是整合学科,体现综合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研活动常态化,让教研成为教改的牵引力
所谓教研就是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教学研究探索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通过教学研究去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让它成为教师教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平台。为此,我校狠抓教学研究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之中,实现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化。
1.让汇报课成为平台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通过举行汇报课这个平台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为此,要求教师在汇报课过程中要真实反映教学的情况,不得走过场,要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风貌;不得应付了事,要一丝不苟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一是课前作好准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选好教学汇报课的主题,确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三是每位教师教学要各有教学特色,课后教师进行相互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让教学汇报课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让示范课成为辐射点
所谓示范课就是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新鲜、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效果较好,具有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学校从各个学科中选出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效果好的课例作为示范课,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观摩,供教师学习借鉴。如学校选择在四年级开展“根据学段要求,探究习作教学”专题教学研究,执教老师以“学写童话”一课向全校进行教学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让学生“看童话,演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教师导入精彩,引导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情不自禁动手,很快完成这篇童话习作。教师当课抽查学生,将一些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师生听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由于通过这种示范课的作用,教师们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为己用,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上,全校出现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
3.让创新课成为教研亮点
只有创新教学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只有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创新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课堂教学创新如雨后春笋,教师各显神通,经过教师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创新课堂取得显著的成绩。如教师开展“讲课、说课、评课”三合一的创新教学机制;有的教师开展“三步五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有的教师开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课堂教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长期化,让科研成为促教的推动力
课题研究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探索教学的新方法,通过研究不断完善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有的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家的事,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事实上没有错,但是缺乏长远的眼光。教师如果只依靠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教学质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将它运用到教学上。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百年育人,教师为本。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由“经验型”转变“科研型”转变,鼓励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本领,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切入点。于是,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于是有的教师开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有的教师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教师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等,由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资料和书籍,经过反复的实践,通过多次的实验,以科研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去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去重新审视教学手段,去重视审视教学结构,通过反思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综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课题研究推进课堂教学的模式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必须摈弃残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探索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怎样改革?怎样创新教学?没有现成的方法,必须通过探索和实践,于是,我校提出通过课题研究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有的教师通过开展《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最后探索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媒体导课,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师生释疑,强化精练,拓展提高”,这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活力,为此,很多教师都认为不错,于是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审视,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于是,为了探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开展课题教学的研究的方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新途径,如有的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研究,将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新办法,在学期末考试中该班的合格率名列前茅。又如有的教师开展《在愉快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在研究教师采取音乐、教具、讲故事、看插图、做表演等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有游戏中学习,由于教学效果很好,于是,将它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其它学科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不错,很有借鉴,于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校通过抓好“三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务实创新,抓好课堂教学高效化;勇于创新,加强教研活动常态化管理,在教研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强化课题研究的长期化的管理,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教学的研究平台,努力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小东《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2009年9期
2、吴栋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管理》2008年11期
3、李东经《开展教育研究,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4、宁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