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家庭教育权的实施问题
【作者】 孔莎莲
【机构】 甘肃省永靖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我国家庭的教育权力主要有哪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改变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来探讨家庭教育权力的实施问题。
关键词:教育权力 家庭教育权力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我国家庭的教育权力主要有:一方面选择非公共教育的权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公共学校进行选择的权利。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首先,从生理上来说,父母与子女那种代际最近、血缘关系最亲的直系血亲关系,使得他们所承担的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他人不可轻易代替的了的。其次,从感情上来说,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无私的。第三,在生理的遗传和感情的积累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了解的,可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中国有句古话:“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不但对自己孩子的生理特点、健康了如指掌,也能掌握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特长、品质、优缺点等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认识到或者发挥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的重要作用的,或是因为父母本身素质不高,或是因为孩子的原因,造成某些家长盲目“投医”,对孩子的教育急功近利,根本不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结果当然适得其反,这也是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的不合理。这是普遍存在于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家庭现象。它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的“太过”和“不及”。望子成才的心态与迫切的心理,使得很多家长把希望或者自己不能实现的目标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这虽然是人之常情,是父母对子女爱心的体现,然而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使其陷入苦恼的误区。另一种是文化水准并不高,家庭也不宽裕,父母便千方百计想通过子女的成才来改变现状,这种父母将未能在自己身上成就的一切和缺憾统统转化为对子女的寄托和期望。“我不行,但却要你行”,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反映。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过了头,导致了教育上的“不及”。他们将自己的子女视若掌上明珠,孩子要吃的,玩的,样样都是百依百顺,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一一代劳,甚而有些祖父母代替孩子去参加学校劳动,逐渐发展成为溺爱。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得孩子变得没有了勤俭和爱惜的品格,没有了自理、自立的能力,更没有了责任感、上进心。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值的表现,放弃了教育的主动权,没有尽到教养责任。所以“太过”和“不及”都是误区,在尺度上出现了偏差。其次是独门独户所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明显。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基本上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所居的家庭不再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也不再是上海当年的石库门,而大都是独门独户的新式楼房。孩子一回到家,与之作伴的除了自己的父母,要不就是和祖父母在一起,如果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家里做功课,或者看电视等。这不但使天性合群好动的孩子感觉到孤独寂寞,而且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新问题: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和外界的人、事、物接触交流而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第三个问题是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世界”。现在许多独生子女整天处于长辈交往的纵向亲子关系之中,成人有意无意地灌输了许多成人的思维方法,语言和行为,把孩子过早地引入成人世界,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天真烂漫,变得“少年老成”。
以上这些不管是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教育问题,还是与整个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关的问题都是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而且需要改进的。
三、改变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家长要坚持言教和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其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该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的原则。
一要家长要重视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二要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三要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四要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五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六要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七要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八要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而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自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21世纪的各种挑战。九要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应该与各种年龄段的人交往,尤其是多与同龄的小伙伴接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择友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同时,家长还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真实地接触社会。家长要给孩子真实接触社会的机会,不仅是参观,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孩子将来必定会步入社会,如果他从来没见过坏人、遇到难题,也从没学过如何对付坏人、解决问题,当他遇到难题时,岂不是要吃大亏了吗?当然,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小心不等于封闭和包办,要让孩子学会对付坏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辨别和选择,增强孩子对不良影响的抵抗力。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只要我们掌握好了,运用对了,那么不管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何种不足和缺失,我国的家庭教育总会延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
[2] 刘元璋《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
[3] 安吉娜·米德尔顿《不要为孩子烦恼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
作者简介:孔莎莲,甘肃省永靖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毕业于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科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教育权力 家庭教育权力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我国家庭的教育权力主要有:一方面选择非公共教育的权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公共学校进行选择的权利。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首先,从生理上来说,父母与子女那种代际最近、血缘关系最亲的直系血亲关系,使得他们所承担的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他人不可轻易代替的了的。其次,从感情上来说,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无私的。第三,在生理的遗传和感情的积累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了解的,可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中国有句古话:“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不但对自己孩子的生理特点、健康了如指掌,也能掌握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特长、品质、优缺点等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认识到或者发挥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的重要作用的,或是因为父母本身素质不高,或是因为孩子的原因,造成某些家长盲目“投医”,对孩子的教育急功近利,根本不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结果当然适得其反,这也是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的不合理。这是普遍存在于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家庭现象。它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的“太过”和“不及”。望子成才的心态与迫切的心理,使得很多家长把希望或者自己不能实现的目标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这虽然是人之常情,是父母对子女爱心的体现,然而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使其陷入苦恼的误区。另一种是文化水准并不高,家庭也不宽裕,父母便千方百计想通过子女的成才来改变现状,这种父母将未能在自己身上成就的一切和缺憾统统转化为对子女的寄托和期望。“我不行,但却要你行”,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反映。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过了头,导致了教育上的“不及”。他们将自己的子女视若掌上明珠,孩子要吃的,玩的,样样都是百依百顺,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一一代劳,甚而有些祖父母代替孩子去参加学校劳动,逐渐发展成为溺爱。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得孩子变得没有了勤俭和爱惜的品格,没有了自理、自立的能力,更没有了责任感、上进心。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值的表现,放弃了教育的主动权,没有尽到教养责任。所以“太过”和“不及”都是误区,在尺度上出现了偏差。其次是独门独户所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明显。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基本上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所居的家庭不再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也不再是上海当年的石库门,而大都是独门独户的新式楼房。孩子一回到家,与之作伴的除了自己的父母,要不就是和祖父母在一起,如果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家里做功课,或者看电视等。这不但使天性合群好动的孩子感觉到孤独寂寞,而且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新问题: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和外界的人、事、物接触交流而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第三个问题是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世界”。现在许多独生子女整天处于长辈交往的纵向亲子关系之中,成人有意无意地灌输了许多成人的思维方法,语言和行为,把孩子过早地引入成人世界,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天真烂漫,变得“少年老成”。
以上这些不管是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教育问题,还是与整个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关的问题都是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而且需要改进的。
三、改变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家长要坚持言教和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其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该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的原则。
一要家长要重视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二要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三要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四要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五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六要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七要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八要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而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自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21世纪的各种挑战。九要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应该与各种年龄段的人交往,尤其是多与同龄的小伙伴接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择友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同时,家长还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真实地接触社会。家长要给孩子真实接触社会的机会,不仅是参观,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孩子将来必定会步入社会,如果他从来没见过坏人、遇到难题,也从没学过如何对付坏人、解决问题,当他遇到难题时,岂不是要吃大亏了吗?当然,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小心不等于封闭和包办,要让孩子学会对付坏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辨别和选择,增强孩子对不良影响的抵抗力。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只要我们掌握好了,运用对了,那么不管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何种不足和缺失,我国的家庭教育总会延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
[2] 刘元璋《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
[3] 安吉娜·米德尔顿《不要为孩子烦恼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
作者简介:孔莎莲,甘肃省永靖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毕业于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科专业,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