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论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策略

【作者】 马 欣

【机构】 山东菏泽学院初等教育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关键期”是个体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纵观个体发展过程,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学前阶段。语言康复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利用自闭症儿童的最佳语言发展期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是每个自闭症儿童家长,以及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关键期 随班就读 腹式发声 家园联合
  Abstract: "Critical period" is the rapid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intelligence and Capability.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nguage pre-school stag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st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their language training, are the parents of each child with autism, and children with autism educators and research who are the focus of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tical period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autistic children the language of a careful analysis, targe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Key words:Critical Period  Learning in Regular   Abdominal Sound    Combined family and kindergartens
  引言
  2014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计划明确提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学前教育,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能够进入到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语言明显滞后和障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甚至完全不能交流,有的尽管具有充分的语言知识,但在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会话或进入语篇情境时则出现根本性的障碍。那么在普通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语言发展关键期,提升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摆在幼儿园和家庭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语言学习关键期
  现代生态学创始人Lorenz K、Tinbergen N和Frisch K在研究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中提出关键期的概念。人和动物一样,也有与生俱来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来,并以一种行为方式固定下来,影响今后行为。一旦超过该关键期,该行为就不会出现[1]。教育和训练若在关键期即将到来前或在关键期进行,收效最大。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极为重要。人学习语言的关键年龄期是2-6岁,其中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5岁左右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年龄。可见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是在学前。尽管自闭症儿童具有心理年龄低的特征,但是他们仍具有正常儿童身心发展过程的一般性特点。可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由于缺乏对儿童发展知识的了解,只过度关注孩子外在的异常表现,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重视不够,结果错失了最佳的语言康复时机。
  2.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点
  由于疾病的原因,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相当一部分自闭症儿童不会腹式发声方法,集体表现为“无语言”或用“气声”说话;
  (2)婴儿期言语现象明显,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多半为儿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语言,也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①“仿说”(“鹦鹉学舌”“回声”);②独白(喃喃自语);③集体独白(不顾其他人而大声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录音回放”“答非所问”等)。
  (3)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严重缺乏主动地询问、交流性语言。
  (4)声调呆板,应答简单[2]。
  3.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学前阶段,因此,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自闭症儿童要么表现出无语言,要么表现出“鹦鹉学舌”等被认为怪异的语言,并非是孩子本身的发音器官和听神经出了问题,而是不会运用“腹式发声”方法(腹式发声方法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腹式发声”方法,重视对“气声”(气声在发声过程中声带不振动或轻微振动)现象的纠正,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要做的事情。
  3.1腹式发声训练
  3.1.1加强呼吸训练:语音的形成是气流和声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些自闭症孩子在说话时发声无力或气喘吁吁,还有一些孩子只见口动却发不出声音,说明流畅和节律障碍是自闭症孩子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都跟呼吸有关。呼吸发音训练是一种吸气深,气流量控制平缓而均匀的呼出性呼吸。吸气要用鼻自然的进行,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时上身完全放松胸部绝不高挺,上腹部和后腰很舒服的往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得气很自然的放了进去)。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呼气时要均匀,舒缓。做一些发声游戏如吹肥皂泡、吹大风车、进行口舌部运动,也可以吹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长越好。当学会自如的呼吸后,就可训练在呼吸中促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培养儿童正确的使用声带及控制气流的能力。
  3.1.2呼吸与发声协调:呼吸系统是言语产生的动力源,发声系统是言语产生的振动源,构音系统形成了言语产生的共鸣腔。贮存在肺、气管与支气管内的气体有控制地随呼气运动排出,形成气流。当气流到达声门处时,促使声带振动,其转变成一系列的脉冲信号(声门波),然后通过共鸣腔的共鸣作用,形成具有适当形态的声波,最终由嘴和鼻发出言语信号(声波),同时听觉反馈能够使说话者更好地调节言语输出[3]。可见,言语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是声带振动。当学会自如呼吸后,就可训练在呼吸中促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培养自闭症儿童正确地使用声带及控制气流的能力,例如,使儿童触摸喉部,感受发a、o、e等元音时声带振动的触觉感知;又如,令儿童深吸气连续发出一些音节,如:ha、ha、ha、ha、ha、ha或pa、pa、pa、pa、pa、pa等易发的送气音。或者做数数练习,看谁数得多。此外.还要训练儿童的起音,由“硬”变“软”。
  3.2构音器官的训练
  唇、舌、齿是重要的语言调节器官。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时,要尽量帮助孩子把构音器官的机能恢复起来,使构音器官间的配合能灵活、协调,并能准确模仿口形和舌位。如咀嚼训练是一种发音放松训练,一般可在课间或午餐时间进行。给孩子提供馍干、QQ糖等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并让孩子在咀嚼的同时必须伴随发音,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发音器官放松并同时提高发音功能;舌部训练可以利用棒棒糖、水果、口哨糖等作为工具,采用游戏的方式对舌部进行刺激和强化训练。使儿童练习上下和水平方向的伸舌,舌在口内口外的左右运动,还可练习卷舌运动等;唇部训练所使用的食物比较普遍,例如西红柿等汁液较多的水果、果冻等。教师可以在西红柿上插一根较粗的吸管,让孩子吮吸汁液,由于汁液较稠,孩子必须将嘴唇嘬起,充分使用唇部和口腔的力量,但每次持续吮吸时间一般要持续5秒以上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连续吮吸数次后,再引导孩子做微笑的表情,或让他闭唇大笑,即劳逸结合,不至于让孩子感到厌烦。镜子也是发音训练中可以借助的工具,教师可以把孩子抱到镜子前,先做示范,让孩子边听边看老师嘴的运动。当他发音时,他也会看到自己口型的变化,有些孩子会对此产生兴趣。
  3.3言语和语言训练
  言语障碍指儿童在发准声音,保持适当的言语流畅性及节律或者有效使用嗓音方面表现出的缺陷及困难[4]。
  语言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言符号及规则方面发生的问题或者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伙伴的水平[5]。
  根据对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观察,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发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的含义,或者是模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言结构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结构极不完善。这一切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二部分。一是语言理解的能力,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两者的关系中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深化。因此,在语言训练的初期,一定要重视自闭症儿童理解性语言的学习和获得,打好理解的基础,才能够过渡到主动表达。尽管在你对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常常避开你的目光,甚至把头转向一边,但他的耳朵在听,很多自闭症儿童会用这种方式接受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刺激,为其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是自闭症孩子获得接受性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并拿教具和实物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孩子先形成对言语符号的理解,使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的语言符号。可从单音开始,符号与事物统一等等。通过图片(或实物)、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等相结合的方式,如对"洗手、吃饭、喝水、睡觉"等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模仿。当孩子已掌握了一定的言语符号后,再进行扩大词汇量的训练,循序渐进的逐渐导入更多的词汇,多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开始,并加强词汇的扩展。自闭症儿童词汇学习的顺序与其他儿童基本一致。即由名词-->动词(一般4岁以后动词开始超过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1~10)-->量词(个、只)-->助词-->其他词类。当儿童的词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使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了。在学习表达性语言的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和其他儿童经历的阶段是相似的,即从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的过程。如对:老师拿杯子喝水等两词连续动作句式的理解,并提供儿童选择与学习类似句式"谁拿什么做什么",如:明明拿毛巾洗脸、老师拿笤帚扫地等等类似的句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这个句式。使学生在感知和模仿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并逐渐转向对完整句式的理解过渡。然后在理解简单句子的基础上逐渐理解复杂的句子和语法。比如在学习了" 什么怎么样""谁拿什么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的句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有连续性的句式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情景。通过一些连续性的图片或者动作来再现这些情景,体会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描述"小红生病了,妈妈带小红去看医生,医生给小红看病,妈妈喂小红药,小红病好了"这个情景时,教师可设置五幅图片,分别让学生理解每幅图片的意思,老师再把五幅图片按顺序进行表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表达同时拿起相应的图片并按顺序放好。过渡到让学生独立地排序,如果排对了说明他理解了这五幅图片之间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导入言语表达训练,同时建立有意义音的表达,最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去描述这件事情。达到语言理解与表达的统一。对于语言发展特别迟滞的孩子,适当降低标准,使孩子有成功的机会,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孩子获得点滴进步时,则可适当地夸大孩子的进步,因为孩子能有进步,对他来说是不容易的,老师的夸奖"进步真大"能调动孩子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使孩子期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语言训练自始至终都应该遵循的规则是:孩子产生生理、心理需要——需要诱发表达内在动机——辅助孩子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实现需要的满足——以需要得到满足的结果强化孩子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如此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最终以提高孩子的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实现这一功(下转第31页)(上接第106页)能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在日常训练中,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象的具体的活动,让孩子来领会语言“活”的灵魂[6]。  
  4.密切家园联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训练中,有着其他任何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一是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二是帮助孩子发展和完善已有的语言结构。对自闭症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康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老师尽管设计了一整套教育方案,但是实施过程毕竟是短暂的,而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则需要不断进行强化,这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周围环境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对构音功能障碍患儿,家长及孩子身边人员要做到:(1)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教起,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人手。先教单字,再发展到词语,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后慢慢过渡到句子,有些是词与词组合成的,有些是由词发展而来的,如宝宝吃饭,我要坐车等[7]。父母在家庭轻松环境中训练儿童的听觉、语音和语言,而教师凭借独特的教学技能技巧,把训练的目标整合于教学中,就会使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向着越来越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如同荆棘上面开出的花朵,我们会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语言会有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 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76. 
  [3] 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6. 
  [4][5] 银春铭.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40.
  [7] 韩德民主编.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0.
  *基金项目:菏泽学院科研基金科技计划项目“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XY13SK05).
  作者简介:马欣,副教授,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