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 张天丽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鱼酉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起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写作,从而开始热爱写作。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重视朗读,激发兴趣
  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这些篇幅短小、生动感人的文章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地朗读。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让他们常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订阅丰富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天地》、《小学生学习报》等,大多刊登的是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的文章,趣味性和亲和力较好,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写作的兴趣。
  二、赏识鼓励,激发兴趣
  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遵循鼓励原则,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在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三、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学生如果平时不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熟悉,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就不会进入“文思泉涌”的境界,且“灵感”之泉也会枯竭。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①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注意指向需要观察的对象;②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有序,作文才能言之有序;③抓住重点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观察时不分主次,不抓住重点,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④抓住特点观察。所谓特点即甲事物与乙事物的主要区别点。世间万物总是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只有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才能反映出该事物的真实面貌,才能在同类事物的比较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发现观察对象本身独有的魅力,带给我们无穷乐趣,给我们以深思,给我们以遐想,给我们以知识的源泉。
  四、作前指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但小学生他们所感兴趣的往往是生活小圈子的事,为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困难,可以启发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事作文前,我问他们:“做什么事最有趣?”他们津津有味地谈论开了有的说,下水摸小蝌蚪有意思;有的说,打乒乓球有趣;有的说,在做小实验中的发现,挺快乐等等。因此,我因势利导,加以肯定,让同学们写件趣事,结果收效显著。学生的命题新奇有趣,如“真怪的我”、“真给力”、“鸡蛋炸”等,这样,题材广阔,思路开拓,学生乐意去写,把压力变为了动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前的指导在兴趣中滋生,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的主动学习习作的情绪会高涨起来。
  五、作中指导,范文激趣
  写作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铺路开道,扫除写作中的一些障碍,可以提供范文,有的放矢予以指导如写《我的老师》,我和学生围绕同一题材立意,老师口述写好的《我的老师》,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感受我的老师在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有趣的细节,然后问学生你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用什么事来表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范文贴近生活,孩子熟悉,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六、记—日记,诱发兴趣
  “记”就是“记日记”。“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在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坚持每天记日记,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将读书时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篇段记下来;将日常生活中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看到的景色、参加的活动乃至各种感受、体会、心情记录下来;将自己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强,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们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这样学生坚持每天认真写日记,为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无障碍表达”的愉快,从而诱发了写作兴趣。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木,外因是条件。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只要教师能够激发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未来的“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