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设作文兴奋点,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 罗红霞

【机构】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广大语文老师一直思考探究的问题。本论文从如何创设作文兴奋点的角度来探究作文教学问题。具体从三方面进行探讨:1、发现学生作文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2、启发学生发现生活,探究生活中的美;3、鼓励创新,显示特性。
  关键词:兴奋点 作文水平 发现闪光点 挖掘美 鼓励创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全面挖掘学生的作文潜能,让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风采,提高驾驭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我觉得要使学生写好作文,除了要具备其它诸多方面的素质外,创设作文兴奋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态中,并伴有作文成功的快感,就能进一步激活作文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作文欲、表达欲,产生一般不吐不快的激情。如何创设作文的兴奋点?我有如下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
  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做教师的往往注重于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在堂上评讲时也是对他们盛赞有加,而对那些作文写得一般或较差的却常常冷落一旁,除了作为病文来剖析之外,赞扬似乎跟他们无缘。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视作文为畏途。这样,就会大大地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只顾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每次批改作文,我都尽量多看学生的优点,寻找其作文的闪光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我觉得最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乃是语言表达方面。因此,每次作文批改,我都尽可能去寻觅那些出自学生手笔的佳词妙句。无论是立意新颖的警策句,意蕴丰富的含蓄句,还是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于恰到好处地活用课文中某个词语或是某个句子,都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不仅在其作文本上作批注、下赞语,而且还宣读于课堂,让大家一起来欣赏。每次作业评讲,都开设一节“妙语长廊”欣赏课,专门选念同学们作文中的佳词妙句。一节课下来,往往有二三十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在课堂上得到赞扬、欣赏。这样,使大家感到要写好作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于是,人人都鼓着一股劲:写好了的,盼望着下一次作文写得更好;写得不好的,也盼望下一次作文自己也能得到赞扬和欣赏。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对他们触动更大,使他们感到原来自己并非差得一无是处,也有闪光点,也有值得人们欣赏的地方。
  这样,使学生人人都感到作文评讲课再也不是只关少数几个作文尖子的事了。因此,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启发学生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
  中学生生活面较窄,所接触的大多是凡人凡事,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许多学生就感到生活太平淡,没什么可写的。罗丹有句名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启发学生从凡人凡事中挖掘出生活中的美来,就成了拓宽写作材料的重要一环。如有一学生写了这么一件凡人凡事:
  家乡有一条小河,河上连座木桥也没有,每逢雨天,就会有许多大嫂大婶等候在河边,背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小学生过河。每当伏在她们的背上,我总会感到无比的温馨。后来,河上终于有了桥。有一天,妹妹在桥边玩耍时不慎将书包掉进河里,于是我大声呼救,可是许多匆匆的过路人竟无动于衷,谁也不肯帮一把,于是我大为感慨。第二天,当我和妹妹经过那座桥准备到书店去买书时,却碰巧遇上了一位农村大嫂来送还从河里捞到的书包。
  对这个并不新奇的故事,作者开始作了这样的挖掘: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冷漠无情了,却不想眼前的这位大嫂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我觉得作者已能较敏锐地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只是挖掘得还不够深刻。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作者:这位农村大嫂给我们送来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深刻的一课的精神底蕴是什么呢?经点拨思考,作者终于顿悟,作了更进一步的挖掘:我原以为,随着桥的建成,经济的飞速,原来大嫂大婶们的那段温馨的真情早已随桥下的流水流逝了,却不想眼前这位大嫂又将这失却的温馨的真情送来了。是啊,时代在呼唤真善美,生活需要真善美!在这里,作者挖掘得既自然,又深刻。我不但对其作了充分的肯定、热情的赞扬,也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评鉴。由此,同学们一下子开了窍:生活看似平淡却奇特,只要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不愁没素材可写。
  三、鼓励创新,显示特性。 
  中学生,他们思想日趋成熟,思维敏捷,目光敏锐,对许多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如有一次,我们组织学生去参观镇上的古塔—正相塔,这一峰古塔经岁月的风吹雨蚀已斑驳不堪,比起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来,这塔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就是在这平凡中,有个同学却现出了其独特之处。他把正相塔当作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来写。他这样写道:“这座塔虽然没有大雁塔、雷峰塔的名气,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寿命。公元715年,当他呱呱落地来到人间,便惊动四邻八村,引来四方客人目睹他的芳容。他见证唐宋元明清的兴衰;特别是他看到日本鬼子蹂躏中华儿女时,他哭了,哭得那么伤心;他又目睹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内心又是多么欣喜;今天,他看见祖国大地旧貌换新颜,他笑得又是那么开心。”于是,在评讲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大家欣赏、学习。学习其创新意识,激活大家写作激情,从而使大家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经过几年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用创设作文兴奋点的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成绩,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创新写作—让创新成为表达的旗帜》孔有君主编重庆出版社
  2、《作文智囊—采撷哲理》王玉强 主编南方出版社
  3、《个性体验—生活是作文的全部》申玉辉主编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