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高中生化学自学能力

【作者】 杜 凯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自学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使高中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学能力 预习
  一、在预习中培养自学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自学往往开始于预习。预习是自学的前奏,它包含着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认识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区别。学生通过新课的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能力。坚持长期的预习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优化认知结构,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但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引导、督促与激励是形成自学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的预习提出要求和任务。作到要求适当、任务具体、检查及时认真、评价有激励性。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制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采用编制预习题提高预习效果,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把预习引向自学。例如在预习氧化还反应时,我列举的提纲为:①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四大反应类型中哪些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②元素得氧和失氧过程与其化合价变化有何联系?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④氧化剂与还原剂可能为一种物质吗?举例说明。⑤元素的价态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联系是什么?举例说明。⑥物质的浓度对其氧化性或还原性是否有影响?拟定预习提纲,设计预习问题能集中学生注意,增强解决问题的心向。带着问题预习能促成预习向自学的过渡。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领会课本内容、查阅资料和多种思维活动参与,同时也易产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的升华。正确的归纳是深入思考的结果。学生的共同体会是,带着问题预习,依据问题思考,有利于培养自学习惯。
  二、在引发兴趣中强化自学意识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培养自学能力同样需要兴趣作先导、意志作保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生自学兴趣:1.化学与社会的联系。①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生活中真假牛奶的鉴别,发酵粉与精制食盐的鉴别,真假毛料的鉴别以及室内旧油画的翻新等。②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与此同时,教学中还建立了相应的反馈、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的自学效果会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互作用予以反馈,教师要根据反馈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控,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激励,获得指导,在具体方法上利用提问,让学生登台讲解,学生相互答疑等方式反馈自学情况,鼓励先进,帮扶后进。教师对学生自学成绩的肯定,有提高兴趣、强化意志之功效。学生受到激励后就会把被动预习转化为积极的自学。
  三、在读思结合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在阅读、感知、辨认过程中所获得课文的直观形象或具体事实,可使感性认识更加准确、完整。学生在自学教材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除听课外,还可通过借助其他辅导资料,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一般从问题开始。欲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思考就是二者之间的桥梁。例如学生在预习了溴水的性质后提出了下列问题:什么物质能使溴水退色?我启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寻找答案。学生经过以上努力得出:能使溴水分子消失的一切反应及操作都能使溴水退色。为了验证其思考的正确性,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实验。经过实验与思考,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①还原剂能使溴水退色。②强碱能使溴水退色。③萃取剂能使溴水退色。我提醒学生,能使溴水退色的物质还不止这些,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并使之完善。此时,学生自学的心理受到激励,自学意识得到了强化。
  四、在解决问题中优化自学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发展。在习题作业的处理上,我采用精选习题,提高习题质量,适当控制作业分量的方法,达到习题、作业具有典型性、启发性、自学易得性。例如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后我向学生布置这样一道练习题:31g磷在127.8g氯气中燃烧,产物为何?质量为多少克?这样改变了教材原有练习题思维单一、过于简单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高一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往往有不复习就做题的习惯,思维合理性差,作业错漏多,正确指导是必要的。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方面,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利用复习弄清习题的要求与条件,寻找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解答途径。在解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解答准确、书写整洁、有创新性。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期,有着巨大的创新潜力,自学易于出现思维的突破,就AlCl3与NaOH溶液的部分沉淀反应的计算而言,学生的解法不少于5种。在课堂评价中,学生认为作图法和守恒法具有独特之处,值得借鉴。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化为创新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自学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我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方面,建立了学生作业档案。
  利用作业档案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则,帮助他们建立自学的意向,养成自学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化学教学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以自学为主、主动学习的观念。
  自学需要时间保证,更需要其他学科的协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自学习惯的形成。目前在高中教学中有些学科课后习题太多、太滥,导致学生课后陷入“题海”之中,挤占了自学时间。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自学的重要性,对作业和习题一定要精选,防止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优化习题,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自学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使高中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