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普通高中数学课五步教学法初探

【作者】 何祥清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几年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越来越不好管,不愿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普通高中的学苗越来越差,数学课也就随之越来越不好上。在持续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套“五步教学法”,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那就是:角色转变(想学);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喜欢学、主动学);随堂练习(提高自信心);反复强化训练(肯定自己);训练解题能力(应对高考)。
  一、角色转变
  普通高中学生大都底子薄,接受新知识能力差,没有过强的求知欲、志向和抱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所以上高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重新认识,转换角色。开学的第一节课,我让他们知道自己即将面临高考和就业的选择,他们在校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命运。升大学,找到一个好的发展前途已成为他们的首要目的。用身边已送走的本校优秀学生的成绩、大学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懂得必须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蜕变。当然,这种教育要持之以恒,贯穿于三年教学课堂中。让他们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开始,想学,要学,必须学。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了想学的想法还不够,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逻辑思维强,枯燥乏味,不容易接受,所以就必须让他们有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呢?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才能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门学科。一个深受学生喜欢和欢迎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吸引学生眼球的穿着打扮。当然是适合教师这个职业的,不能太老气横秋,不能太张扬,既适合自己,又要让学生肯定你的审美观,外表上先征服他们,让他们对你有所崇拜。
  2、够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是最能让学生崇拜你的理由。一直以来,我一直坚持上课只拿一只粉笔,所有知识点、例题、练习题都能做到张口就来,包括这些题在书上的第几页,不用看教案和教科书。仅这点,会让你的学生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喜欢你都不行。
  3、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肢体动作,更能打动学生想听讲的心扉。适时的把这种幽默调剂到数学课上,会解除数学课堂固有的枯燥乏味,注入了一定的活力。
  其次,新颖、趣味、矛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224如何用指数计算?该问题提出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个谣言后1小时内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1小时内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座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这样一问,学生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要学喽。
  三、随堂练习
  我们知道,一堂好课,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配备恰如其分的练习题就尤为重要。而由于种种原因,新编实验教材和《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内容的练习和习题超出了《标准》的要求,使得教师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一现实,我每节课为学生准备一篇精心挑选的练习,随堂完成,去体现《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数学的实质,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层层扎透,只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让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甜头,增加自信,觉得自己行!
  四、强化训练
  人的记忆都会有遗忘,学的东西又多,当堂课听明白的可能下课就忘了。所以要反复强化训练,理解记忆典型习题,每节课后再给学生准备一个小题篇,容易出错的题,容易忽视某个细节的题,强化训练,一次不行再出一次,直到彻底掌握,成为永久性记忆为止,这样更能让学生肯定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训练解题能力
  大部分高中生,包括重点高中学生在内,都有同样的感受,课上听得明白,课下不会解题,无从下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直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的困惑。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每做一道题,我都让学生去“读”知识点,分析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可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然后从所求入手,去寻找解题途径。当然,这种做法需要学生在日常积累必要的知识点的常规用法,比如,遇到向量的运算就会想到数形结合,遇到向量的和及中点就会想到AB+AC=2AD(D为BC中点)。
  总之,要想上好数学课,就应该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实践。把握住这五步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课,有兴趣去学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培养数学解题能力,只有这样新课程才能焕发出创新教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