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 王扬兴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毕节七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都被老师视为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审题 分析 思路 形式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当今时代的要求已相去甚远。在上海跟班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不少有关有效教学的报告,我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难学好的,也是导至学生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课改后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将其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一线教师对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深入认识与把握。作为在旧课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板块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相应的转变,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自由地在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几点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生能否正确地解答数学应用题,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对题目中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都要认真推敲,也就是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不能盲目地列式计算。
解答应用题时,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审题方法,而最常用的是“质疑审题法”,也就是读题时边读边想,边问几个为什么,并试着解答,其方法有两种:其一,通过应用题的已知量,关系句,重点词边读边问与哪个量有关系,可以求出哪种数量,引起思考。例如:第九册练习四十第30题,一个苗圃培育树苗。松树苗占地625公倾,柏树苗比松树苗少45公倾。这两种树苗占整个苗圃的58。这个苗圃有地多少公倾?“柏树苗比松树苗少45公倾”由这句关系可以求出哪种数量?看到“这两种树苗占整个苗圃”可想到先求什么?这样一问,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就化为简单应用题,为解答最终问题铺平了道路。其二,是在审题时,从问题到条件反复思考,分析数量关系。例如第九册练习三十八第5题,永丰水泵厂计划25天制造1575台水泵,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要求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种量是已知的,哪种量是未知的,先求出什么?这样学生在解题之前,心中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解题思路。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福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做胶袋,第一组16人,共做256个;第二组14人,共做210个;第三组15人,共做254个,全班每人平均做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人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人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四、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包含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检查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在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答句的习惯。
六、应用题教学和运算教学要紧密结合
新教材中,应用题不再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呈现,而是和计算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不是降低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而是为了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2、教学习题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反映学生身边的事和感兴趣的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3、应用题不强化类型,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死扣解题类型,学生就不会着重思考其中的数学意义,这样,学生的思考空间缩小了,学生虽然发展了解题技能,但没有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只有把情境和运算意义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复杂应用题或者是简单应用题,教师必须掌握各类应用题在整个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和作用,以及应该达到的数学目标和要求。同时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指导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和谐的统一,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审题 分析 思路 形式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当今时代的要求已相去甚远。在上海跟班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不少有关有效教学的报告,我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难学好的,也是导至学生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课改后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将其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一线教师对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深入认识与把握。作为在旧课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板块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相应的转变,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自由地在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几点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生能否正确地解答数学应用题,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对题目中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都要认真推敲,也就是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不能盲目地列式计算。
解答应用题时,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审题方法,而最常用的是“质疑审题法”,也就是读题时边读边想,边问几个为什么,并试着解答,其方法有两种:其一,通过应用题的已知量,关系句,重点词边读边问与哪个量有关系,可以求出哪种数量,引起思考。例如:第九册练习四十第30题,一个苗圃培育树苗。松树苗占地625公倾,柏树苗比松树苗少45公倾。这两种树苗占整个苗圃的58。这个苗圃有地多少公倾?“柏树苗比松树苗少45公倾”由这句关系可以求出哪种数量?看到“这两种树苗占整个苗圃”可想到先求什么?这样一问,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就化为简单应用题,为解答最终问题铺平了道路。其二,是在审题时,从问题到条件反复思考,分析数量关系。例如第九册练习三十八第5题,永丰水泵厂计划25天制造1575台水泵,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要求完成原定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种量是已知的,哪种量是未知的,先求出什么?这样学生在解题之前,心中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解题思路。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福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做胶袋,第一组16人,共做256个;第二组14人,共做210个;第三组15人,共做254个,全班每人平均做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人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人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四、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包含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检查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在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答句的习惯。
六、应用题教学和运算教学要紧密结合
新教材中,应用题不再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呈现,而是和计算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不是降低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而是为了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2、教学习题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反映学生身边的事和感兴趣的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3、应用题不强化类型,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死扣解题类型,学生就不会着重思考其中的数学意义,这样,学生的思考空间缩小了,学生虽然发展了解题技能,但没有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只有把情境和运算意义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复杂应用题或者是简单应用题,教师必须掌握各类应用题在整个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和作用,以及应该达到的数学目标和要求。同时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指导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和谐的统一,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