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电子白板在语文诗歌教学的运用

【作者】 单小泓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笔者就电子白板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 品词析句 注重朗读 启发想象
  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我发现若在诗歌教学中采用电子白板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子白板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音乐渲染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诗歌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诗歌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清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2、画面展示法。诗主要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事物联系起来,将诗歌中的“形象化”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渡荆门送别》时,不难发现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长江两岸的山、平野、江水及由景产生的联想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江面开阔,群山连绵不断,江水奔腾、一泻而下,皓月当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似的奇观……这意境是多么美啊!教学时诗画对照,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等诗歌时,鼓励学生为其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稚拙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不仅调节了教学气氛,加深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诗歌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大多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诗意全无,结构支离破碎,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
  而电子白板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三、注重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训练表达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如教诗歌《归园田居》,教学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置身于‘芳草萋萋’,豆苗稀疏的南山之下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很生气,别人怎么看待我这个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呢?”有的说“我发现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农民。因为他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打沾湿了衣裳,也毫不在意。他无论怎么勤劳,地里总是野草茂盛,豆苗稀少,一个好农民决不会种出这样的地来,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在让学生领会诗的主旨时,我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为什么还要来种地呢?”——“这位老农其实就是作者,他不愿意做官,就来到这里,虽然不会种地,但距离官场远。离开官场的尔虞我诈,感觉很清净,很闲适,这是一种归隐的表现。”——“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那种洒脱,超俗的情感,可我觉得诗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没有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我认为,诗人当时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诗人怀才不遇,只好隐居田园,寻求闲适恬静的生活。”——“我认为那是逃避。”此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争论异常激烈。我真为同学们高兴,他们的思维多么活跃,他们的想象多么丰富。我觉得,在这里设计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典范。一个大问题牵出这么多的思想火花,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这么多的美好境界。孩子们在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里,用丰富的想象,稚嫩的理解,美妙的语言去感悟诗人的情感、思想、精神、心境,实在是难能可贵。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电教电子白板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电子白板这一“美”的情感传递者把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就会让孩子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艺术美、语言美,咀嚼诗中的韵味,品味诗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