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书香飘动

【作者】 李国荣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完成这样的任务只有“趣”字当先,但我们的学生却严重缺乏阅读的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把目光锁定在语文教科书这个极为有限的文本世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网络、卡通书刊的影响,造成小学生步入了不健康的课外阅读的误区,不少小学生出现课外阅读的弱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许多学生把阅读转向了电视、网络、漫画丛书和一些口袋书,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量、阅读能力受到冲击,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下降。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养料,学生早期的人文阅读对他(她)的个性和精神发展是极其深远的,也许会影响到一辈子。阅读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文本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让学生大量接触教科书以外的文本资源是我们从事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在搞好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应努力由课内拉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取向,并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资源,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养成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争创书香校园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个带有书香气的人。
  一、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一)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得正确;(2)读得流利;(3)读得有感情。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代替朗读等现象,教师一句一句地为学生做示范,理解一句朗读一句,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读,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为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利用好课余时间大量阅读。
  1.要求学生利用早晨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
  2.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并要求“吃不饱”的同学可继续增加“营养”,阅读更多的好书。习惯成自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并爱上了书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学生非常喜欢每周的阅读课,因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读的好文章,并且能把好书相互推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5.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班级有计划地举行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二、家校联手共读书
  1.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20分钟,营造书香家庭。现在大部分学生每天晚上都能坚持读书20分钟,还有的学生读书的时间更长。
  2.利用课外时间背诵古诗,形成了浓厚的古诗学习氛围。
  3.每周读一则故事给学生听,要求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
  4.举行了班级诵读比赛,评选出了班内的“读书之星”。
  5.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并交流读书体会。
  6.阅读活动主题:“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做到人均一册图书。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l)思想健康。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
  (3)有趣味性。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我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课外阅读是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才能让书香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