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建设之我见

【作者】 曲秀云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图书馆应该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开设图书馆课程以辅导读者,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水平,加强馆际间的协作,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 课程改革
  近几年,中学图书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项指标纳入了对学校的评估当中,但这种评估往往流于形式。学校领导只关心馆舍的面积,藏书的册数,至于图书的利用情况,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并不关心。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学图书馆要抓住机遇,积极配合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与时俱进,摒弃“图书馆是学校摆设”的观念,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藏书结构
  1. 配合教育教学需要,改善藏书结构。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第八条规定了“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但为了应付检查,当前许多中学图书馆都存在着“旧书多,新书少”、“庸书、凑数的书多,好书少”、“辅导类的书多,科技、人文类的书少”的现象,真正有用的图书并不多。中学图书馆要为新课程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就要配合教育教学订购高质量、实用性强的图书、报刊。在藏书建设中,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补充经济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生态环境、学习方法、法律常识等方面的书籍,有关时事热点问题的新书,表现形式比较生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文史哲代表作,以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也是中学图书馆重点收藏的对象,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平时,图书馆要做好读者调查工作,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新书采购时,结合师生提交图书馆的采购意见,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及时准确地采购师生们所需的图书。
  2. 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学图书馆由于受经费的限制,传统文献并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电子文献体积小、存贮量大、传播面广、传递速度快、可多次复制,还可满足多个读者同时阅读的需要,从而减少复本数,节省经费,并且电子文献检索途径众多,速度极快,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充分发挥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加之,多媒体技术发展极快,信息直观、丰富、生动,图书馆可适当收藏各科教学软件、课件、声像资料、图片资料等,以补充纸质文献的不足。
  二、开设图书馆课程
  在服务形式上,图书馆管理员要改变过去“坐堂服务”的模式,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服务意识。图书馆不再是一个静态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系统。图书馆管理员只有真正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为学生传播相关的检索知识,使其具备选择知识、鉴别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才能吸引广大的读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也提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中学的课程结构由: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劳动技术课这13门必修课组成。这些课程属于三大范畴:思想品德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果说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哲学,那么,图书馆课程则是指导中学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它是教会学生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作为辅导、深化、拓展、学习各门课程和超越课程、发展个性、自我教育的工具学科,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终生教育打下基础。这是一门“授人以渔”的课程,目前广州市有部分中学如华南师大附中已经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将图书馆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课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图书馆课程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概况、藏书的布局、图书的标识、馆藏目录的使用方法、各项规章制度及借阅手续等,使学生掌握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其次,是对学生进行文献知识的一些基础教育,包括文献的类型、图书的分类与排架、图书目录的认识和利用、利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阅读方法、阅读卫生、怎样作读书笔记等,使学生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进行分析、比较,筛选,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多与任课老师沟通,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图书馆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各学科的学习资料。
  学校图书馆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大课堂,它不仅仅把图书借给学生阅读,更重要的,它把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培养学生驾驭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水平
  教育改革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员也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好的图书馆管理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中学图书馆工作者应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恪守“一切为了读者”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2.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水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我们缺乏对新知识的学习,对图书馆的发展将形成障碍。目前许多图书馆业务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在不断深化,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还有不少馆建立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本馆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其运行进行维护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中学图书管理员还应掌握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各种新兴学科、边缘科学、交叉学科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综合,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实用、有效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知识的教育,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片面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