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信息技术课堂激情飞扬

【作者】 刘风君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再陌生,不再遥不可及,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达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现在的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不再仅仅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经过这段时间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对课堂的研究、实践和讨论,我认为创新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信息技术课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育是一项文化活动,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信息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图片、音乐、小短片等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音乐能使人陶醉在美好的歌词中和悠扬的旋律中,使身轻松,使心愉悦,使人更热爱生活,更热爱学习,同时又让音乐和故事,使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活”起来。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形象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如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词等,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内容展现的有声有色,可以为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小组形式的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操作能力,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的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活力。 
  三、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
  课堂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也是一样。在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对小组全体成员的管理又要考虑对小组中个人的管理。
  要做好小组的自主管理,首先要民主推选小组长,便于树立组长榜样的作用。其次要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当小组长确立以后,每位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将小组成员进行细致的责任分工,维持小组纪律,对小组成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等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组内每个学生是存在认知差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不仅能顾及到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不同,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基于他们自身已有的经验重建和意义生成,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互助、交流、共享和思维碰撞进行解决。面向学生的认知差异,还包括有效反馈矫正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以其特有的自主一互助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保证了频繁反馈和及时矫正。
  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开放课堂中,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们一样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就是学生讲解的时候,刚开始所有的学生兴致都很高,效果也相当不错。但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新鲜感消退,再由学生在教师机前讲解演示时,有自觉性不是很好的同学就开始开小差,效率开始下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最后觉得还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引入竞争机制效果最好。当一个小组讲解演示时,其他小组都是评委,教师可以任意点一个小组对讲解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公正客观,既要提出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评价的同学打出具体分数,并说明扣分的理由。如果其他小组认为评价的同学有问题,再对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如此三番,面对的问题会透彻的掌握。
  五、激情四溢的课堂,学生充满灵性
  课堂是否高效,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氛围,在学生激情四溢的时候,他学什么都是高效的。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营造激情的氛围。那么,如何营造好这个氛围呢?第一,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当老师神采奕奕的登上讲台,声音清晰果断言简意赅地出示学习目标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二,多让学生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我经常这样激励学生,你在你的小组无论是几号,只要你比其他小组的同学号的同学优秀,你就是你的小组里贡献最大的。所以,在开放课堂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待优生,他们同样如痴如醉投入地讲或者听。第三,要给学生限定时间,一个问题几分钟掌握,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由老师在备课时就计划好,让学生有时间观念,不要养成浪费时间的习惯。总之,在开放的课堂上,要想达到乱而高效的目的,教师要做好总调度的工作,全盘计划好,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激情四溢的课堂,也一定是最高效的课堂。
  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让主体参与教学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获得人生自由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是心理的自由,是思维与想象的自由。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灵性有了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