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教学课堂的交流式教学
【作者】 刘 清 赵中华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引言
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反应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而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分为两种,即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针对考试而教,依靠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阶段高中教育中,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成绩仍然是升学率,就像收视率衡量一个电视节目的好坏。自2004年到2010年,全各地先后贯彻教育部要求,逐步实施新课标教育,课改后各学科的教育方法发生转变,交流式教学法是课改之后探索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间平等交流,扩展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观点,实现各种思路的碰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关系。
一、高中课堂传统教育的弊端
升学率是衡量高中办学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依然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只存在形式上。满堂灌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的对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且讲解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出一点时间,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传统应试教育是“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教学观念陈旧化、教学目标形式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固定化、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内容书本化、教学手段传统化、教学评价功利化。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生活,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往往视学习为畏途,厌学现象严重。
二、高中课堂交流式教学模式
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迈进,打破题海战术,让学生主动学会动手、动口和动脑。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发言,发言结束后由替他小组进行提问,最后老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而言,退出讲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减少了课堂的讲课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教学效果明显;对学生而言,解放思想,放开心态的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个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充分得到认同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
三、交流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老师提问问题时不敢回答。通过课堂交流式教学,让没有自信的学生不得不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观点,锻炼表达能力和演讲的勇气。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小组成员的质疑时,很自然的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维护自己的观点;别人演讲时,听到逻辑不合理的问题或观点不正确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辩护更加激烈,在这种氛围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宽度,同时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自信。
2.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顶等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思想具有局限性,容易钻牛角尖。而团队小组克服了个人观点的局限性,比如做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法,有的同学喜欢用公式法,有的同学喜欢用换元法、三角函数法,该有的同学喜欢图形结合法求解,方法不同解题思路不同,通过小组间解题讨论,激发学生钻研解题的热情,通过集思广益得出该类题型的通用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又如上政治课,学习唯物辩证论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间辩论前首先统一自己小组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小组成员意见,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意见和大家的不同时,需要克服个人偏见,顺从大多数小组成员的意见,学会集体合作的技能。
3.提高表达能力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突出,交流式教学正好为学生锻炼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讨论时要求发言者口齿清晰、符合逻辑,口齿不清晰其他同学则不能听清发言的内容,逻辑上存在漏洞则为替他小组提出反对意见留下把柄。需要较色扮演的语文课,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复述的课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交流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1.转变教学思想,加强老师交流式教学能力的考核
交流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老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培养老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交流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当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时,如果过分维护自己的尊严,则会遏制学生的批判能力,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即使观点错误也不应轻易否定,通过其他小组中的讨论,引导正确的思路,使其在讨论中渐渐认识自己观点。老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设置问题是否合理,问题简单可能受到学生的轻视,问题复杂有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课堂的冷场,同时课堂氛围活跃程度十分重要,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核。
2.多表扬少批评,推行赏识教育
传统教育对学生批评较多,让许多学生可生变得沉默寡言,即使是有想法也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交流式教学法应推行赏识教育,学生发言时给予鼓励,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发言结束后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自信。
3.适度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交流式教育学生的讨论是整个课堂的主要部分,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放弃,如果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应立即引导正题上去,如果遇到冷场需要启发学生向正题发言,教师应机智灵活的把握课堂。
小结
本文简单叙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交流式教学的优点,详细探讨了交流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主营事项。随着课改的的不断加深,交流式教学将在素质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反应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而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分为两种,即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针对考试而教,依靠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阶段高中教育中,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成绩仍然是升学率,就像收视率衡量一个电视节目的好坏。自2004年到2010年,全各地先后贯彻教育部要求,逐步实施新课标教育,课改后各学科的教育方法发生转变,交流式教学法是课改之后探索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间平等交流,扩展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观点,实现各种思路的碰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关系。
一、高中课堂传统教育的弊端
升学率是衡量高中办学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依然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只存在形式上。满堂灌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的对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且讲解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出一点时间,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传统应试教育是“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教学观念陈旧化、教学目标形式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固定化、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内容书本化、教学手段传统化、教学评价功利化。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生活,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往往视学习为畏途,厌学现象严重。
二、高中课堂交流式教学模式
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迈进,打破题海战术,让学生主动学会动手、动口和动脑。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发言,发言结束后由替他小组进行提问,最后老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而言,退出讲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减少了课堂的讲课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教学效果明显;对学生而言,解放思想,放开心态的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个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充分得到认同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
三、交流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老师提问问题时不敢回答。通过课堂交流式教学,让没有自信的学生不得不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观点,锻炼表达能力和演讲的勇气。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小组成员的质疑时,很自然的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维护自己的观点;别人演讲时,听到逻辑不合理的问题或观点不正确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辩护更加激烈,在这种氛围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宽度,同时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自信。
2.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顶等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思想具有局限性,容易钻牛角尖。而团队小组克服了个人观点的局限性,比如做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法,有的同学喜欢用公式法,有的同学喜欢用换元法、三角函数法,该有的同学喜欢图形结合法求解,方法不同解题思路不同,通过小组间解题讨论,激发学生钻研解题的热情,通过集思广益得出该类题型的通用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又如上政治课,学习唯物辩证论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间辩论前首先统一自己小组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小组成员意见,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意见和大家的不同时,需要克服个人偏见,顺从大多数小组成员的意见,学会集体合作的技能。
3.提高表达能力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突出,交流式教学正好为学生锻炼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讨论时要求发言者口齿清晰、符合逻辑,口齿不清晰其他同学则不能听清发言的内容,逻辑上存在漏洞则为替他小组提出反对意见留下把柄。需要较色扮演的语文课,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复述的课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交流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1.转变教学思想,加强老师交流式教学能力的考核
交流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老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培养老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交流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当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时,如果过分维护自己的尊严,则会遏制学生的批判能力,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即使观点错误也不应轻易否定,通过其他小组中的讨论,引导正确的思路,使其在讨论中渐渐认识自己观点。老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设置问题是否合理,问题简单可能受到学生的轻视,问题复杂有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课堂的冷场,同时课堂氛围活跃程度十分重要,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核。
2.多表扬少批评,推行赏识教育
传统教育对学生批评较多,让许多学生可生变得沉默寡言,即使是有想法也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交流式教学法应推行赏识教育,学生发言时给予鼓励,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发言结束后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自信。
3.适度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交流式教育学生的讨论是整个课堂的主要部分,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放弃,如果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应立即引导正题上去,如果遇到冷场需要启发学生向正题发言,教师应机智灵活的把握课堂。
小结
本文简单叙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交流式教学的优点,详细探讨了交流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主营事项。随着课改的的不断加深,交流式教学将在素质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