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的必要性
【作者】 伍晓亮 武友德 赵晶文 贾永芳
【机构】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德阳)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阐述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分析素质教育进课堂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素质教育进课堂的方式和途径。结果表明: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相辅相成,素质教育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而高职院校的课堂教育更应该贯穿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课堂教育的最终实现方式就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未知、探索未知。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传统课堂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了2014年两会的热点。因此应在高职教育中结合教学现况进行更加积极地探索。
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培养学生的理念作为高职教育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标准,是很错误很危险的。对于个人或是高等教育来说,都只能利用自身因素,在自身的积极性及自身条件下找到对高职教育有价值的方式。任何试图逃避或者试图在自身之外寻求方式方法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高职教育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学生特点,结合区域发展等综合因素,持之以恒地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即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高职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课堂教育需持续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3],使素质教育贯穿课堂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1、因材施教,丰富课堂内容
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少”,即:社会少认同,法律少明细,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就业少出路[1]。而最为关键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欠缺,在“五少”的大环境中,学生更易产生松懈、自卑甚至自我放弃等心理暗示[2]。面对这样的受众学生,课堂中如果仅仅是教授传统文化知识,那么将会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即使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若是把素质教育专门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大量事实证明,由于这样的课堂目的性强,学生在心里反而会不太重视这样的方式,从而降低课堂质量。
因此,在传递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传播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传授实际的操作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起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保留学生天然丰富的好奇心。这样一方面可以完成传统课堂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寓素质教育于传统教学中,使二者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用无言或有声的力量保持课堂应有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2、教学相长,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提出疑问,两大主体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尊重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既是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在提问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求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未知的求知精神。讨论中,学生性格会充分得以展示:或落落大方、或谨小慎微、或急于求解,老师则以引导为主,或幽默风趣,或旁征博引,或温和可亲,老师的一点一滴都会毫无保留地在各方面起着示范作用。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会让学生努力坚持,一方面是老师对待疑问的态度会激发学生日后爱岗敬业的理念。他们正处于性格多变的时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所属专业。离开课堂,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举步维艰。
3、抵制诱惑,剔除不良风气
如今的大学生,个性自我、明快直接,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时刻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面对各种困惑、诱惑甚至迷失,此时的惑,该如何解?一面是他们蓬勃的思想萌发,一面是他们日渐成熟的身体生长。解惑,在这方面,是需要持续思考并且积极引导的,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观念[4],在能表达自己声音的场合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不求有多大的功名利禄,只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浪潮里有过自己拼搏的痕迹,妥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能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远离负面因素。这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主动出击,摒除被动接受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绝大多数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甚至在生活中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做事缺乏主见,极少同学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践中,校企结合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会过早地限制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多是模仿师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被动接受的思想应该变为学生主动出击,这将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前期的寓素质教育于课堂教育的最终实现方式就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未知、探索未知。
综上所述,丰富的课堂内容会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剔除不良风气,摒除被动接受的现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和学生教学相长、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抵制诱惑,养成主动思考、发现未知、探索未知的好习惯,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工业大学,2012.
[3]钟彬杉.高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黄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4]宋建军.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所,2007.
作者简介:伍晓亮(1987~),女,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高职教育
武友德(1965~),男,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日语;
赵晶文(1969~),男,副教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贾永芳(1986~),女,助教,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传统课堂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了2014年两会的热点。因此应在高职教育中结合教学现况进行更加积极地探索。
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培养学生的理念作为高职教育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标准,是很错误很危险的。对于个人或是高等教育来说,都只能利用自身因素,在自身的积极性及自身条件下找到对高职教育有价值的方式。任何试图逃避或者试图在自身之外寻求方式方法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高职教育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学生特点,结合区域发展等综合因素,持之以恒地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即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高职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课堂教育需持续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3],使素质教育贯穿课堂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1、因材施教,丰富课堂内容
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少”,即:社会少认同,法律少明细,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就业少出路[1]。而最为关键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欠缺,在“五少”的大环境中,学生更易产生松懈、自卑甚至自我放弃等心理暗示[2]。面对这样的受众学生,课堂中如果仅仅是教授传统文化知识,那么将会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即使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若是把素质教育专门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大量事实证明,由于这样的课堂目的性强,学生在心里反而会不太重视这样的方式,从而降低课堂质量。
因此,在传递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传播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传授实际的操作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起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保留学生天然丰富的好奇心。这样一方面可以完成传统课堂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寓素质教育于传统教学中,使二者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用无言或有声的力量保持课堂应有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2、教学相长,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提出疑问,两大主体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尊重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既是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在提问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求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未知的求知精神。讨论中,学生性格会充分得以展示:或落落大方、或谨小慎微、或急于求解,老师则以引导为主,或幽默风趣,或旁征博引,或温和可亲,老师的一点一滴都会毫无保留地在各方面起着示范作用。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会让学生努力坚持,一方面是老师对待疑问的态度会激发学生日后爱岗敬业的理念。他们正处于性格多变的时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所属专业。离开课堂,素质教育的开展将会举步维艰。
3、抵制诱惑,剔除不良风气
如今的大学生,个性自我、明快直接,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时刻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面对各种困惑、诱惑甚至迷失,此时的惑,该如何解?一面是他们蓬勃的思想萌发,一面是他们日渐成熟的身体生长。解惑,在这方面,是需要持续思考并且积极引导的,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观念[4],在能表达自己声音的场合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不求有多大的功名利禄,只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浪潮里有过自己拼搏的痕迹,妥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能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远离负面因素。这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主动出击,摒除被动接受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绝大多数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甚至在生活中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做事缺乏主见,极少同学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践中,校企结合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会过早地限制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多是模仿师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被动接受的思想应该变为学生主动出击,这将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前期的寓素质教育于课堂教育的最终实现方式就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未知、探索未知。
综上所述,丰富的课堂内容会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剔除不良风气,摒除被动接受的现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和学生教学相长、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抵制诱惑,养成主动思考、发现未知、探索未知的好习惯,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工业大学,2012.
[3]钟彬杉.高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黄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4]宋建军.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所,2007.
作者简介:伍晓亮(1987~),女,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高职教育
武友德(1965~),男,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日语;
赵晶文(1969~),男,副教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贾永芳(1986~),女,助教,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