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科类院校项目驱动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 孙成明 陈瑛瑛 武 威 高 辉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 扬州)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研究性教学是目前高校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针对农科院校专业课实践性均较强,科研项目较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式研究性教学的五步法,即立题、论题、解题、反馈和评价等过程,以期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农科院校;项目驱动;研究性教学;五步法
  Abstract: Investigativ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r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er practicalness ab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 five steps method of Project driving-oriented investigative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that was the process of question description, question discussion, question solving, question feedback and question evaluation. The abov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investigative teach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 project driving-oriented; investigative teaching; five step method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将学科概念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对于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因而它能够从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但由于认识与理解的不足、传统习惯的束缚,以及学校类型和条件因素的影响等原因,研究性教学在高校的践行依然困难重重[2]。笔者所在的学院为研究型学院,科研项目较多,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大量研究课题的具体执行者。由于学院多数的专业课实践性均较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课题引入到课堂上,并能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形成所谓的教学研究项目化,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农科的兴趣、加深对实践过程的认识,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将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性教学五步法加以叙述,谨供参考。
  一、项目驱动式研究性教学的五步法
  (一)立题,即提出问题
  研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主要方面,就是它改变了教师是课堂主体的单一倾向,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先导,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不断发展的生长点,也是课堂教学从讲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性教学的有效路径[3]。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可以立题的部分。这部分内容一般都与实践性教学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具备可操作性。
  当然问题的提出也有不同的方式。一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思想: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内在驱动力[3]。因此教师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结合课堂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从学生发展出发,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空间,在介绍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都要有充分的准备,然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会为下一步的教研过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在讲解《农业信息技术》当中的农业数据库及应用时,从其概念、发展及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应用现状,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我国农业数据库发展落后、标准不统一、实用性差等问题。
  (二)论题,即对问题进行可行性论证
  在前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再分析问题的可行性。一般可把问题分为三类:第一是解决课本学习的基础性问题,二是具有分析和启发意识的思考性问题,三是具有研究性的学科前沿问题[3]。可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可行性就是让学生自己作为参与者,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当作一个课题的题目来进行论证。为什么要论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备实用性,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备可操作性。只有通过分析与讨论,才能归纳出关键性问题,这些关键性问题才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与求解。
  如何进行论题,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首先是需求分析,即明确问题能够产生的市场地位以及用户群体。其次是可行性论证,即明确问题所形成的课题是否具备可执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主要指是否具备实施课题的能力和条件;经济可行性,主要是指课题实施后是否有经济价值;操作可行性,主要是指课题解决后是否方便使用;最后是时间可行性,主要是指课题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例如学生提出的农业数据库问题,最终归纳为农业实用数据库开发,包括农业土壤资源数据库、农业水资源数据库以及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等。通过分析可知,该类课题有市场需求,用户可以明确为科研人员、基层农技人员以及执业农民等。可行性分析也表明,该课题从技术、经济、操作及时间上均可行,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三)解题,即对问题进行设计与求解
  该部分可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当然要有一定的时限,也就是上一步所提到的时间可行性。完成的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审阅定稿。总体设计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拿出解题的总体框架,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图表的形式。详细设计则是对总体设计的细化,即对课题的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功能模块、关键问题等作详细的描述。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拨,并最终审阅定稿,等待下一步的展示。
  解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都发生了转变。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而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他们要在逐步的探究过程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规划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过程是充许学生犯错的过程,因为失败的经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同样宝贵的知识财富[4]。
  (四)反馈,即成果的汇演与展示
  在规定的期限到达后,不论学生的课题完成如何,都要进行内容的反馈,即成果的汇演与展示。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掌握自己的时间可行性。反馈的形式也有多种,一是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所形成的研究结果,由教师审阅后向全体同学反馈;二是以小组研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的成果在小组内反馈;三是让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向全体同学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展示每位学生的研究结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行为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等。
  (五)评价,也是效果的总结
  项目驱动式研究性教学的最后一步是评价,也就是对项目设计效果的总结。学生在汇报自己的项目成果后,可由教师指定一至两名学生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这两种方式都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去判别好坏的能力。当然教师要预先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比如内容是否充实、方法是否得当、结果是否实用等。不过,最终的评价还是应由教师给出,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结语
  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解题过程,主张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在探讨研究过程中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独立构建自己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张把学习过程设计成研究过程,以研究过程带动自主学习过程。提倡“学习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理念。实质上,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导学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辅导者和评价者等多重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情境的重陶和研究过程的体验,从而真正明白学习的内在动力并提升未来的职业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仇芒仙,刘小晶. 对本科生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以“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课程为例[J]. 嘉兴学院学报,2007, 19(2): 125-128.
  [2]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 24: 36-37.
  [3] 刘伟. 以“问题”为着眼点 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 1: 48-49.
  [4] 张学勇. 项目教学设计中必须关注的六个问题. http://blog.sina.com.cn/xueyonglaoshi, 2011-09-10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孙成明(1973-),男,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