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六个维度

【作者】 黄 元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研究学生管理的文章很多,一般研究理论的较多,而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实践的较少,本文从学生管理的具体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工作中最常见的六个工作环境,讨论了在这些实践管理的场景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环境、六个维度
  Abstract: Study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many articles,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more, but embarks from the practical work,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ess, this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six most common work environment in the students work, discussed in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scenarios,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way.
  Key word: student management; working environment; Six dimensions
  高等教育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基石,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可用之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主要从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体力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智力发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职业发展(Occupational development)、情感发展(Emotional development)、精神发展(Spiritual development)等六个方面进行。而大学生在这六个方面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他所处的高校、家庭、社会这些现实环境,高校在对学生培养时应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对他们每天所看到的、接触到的、想到的环境入手,做好具体培养的环境设计,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从课堂、宿舍、辅导员、学生组织、网络、家庭等六个环境维度着手,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出具有独立思考、自觉学习、有社会责任心的合格大学生。
  一、课堂—做好大学生工作的首要阵地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不是一个部门、一些人的事情,而是高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共同协调的结果。课堂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首要阵地,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切知识都能在网上查到,现在学生的特点早已是离不开“三屏”和网络的时代,三屏即使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大学教育也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会做题的时代,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代,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不能只要求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点,而是要创新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一是要注重课堂的多样化,授课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山间溪水旁,既可以是单独讲解,也可以是和学生共同探索,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功课,有所准备,重点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点是什么,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如何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一个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知识可以过时,而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二是结合现代学生特点开设网上教育,通过“三屏”,可以使学生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即可以利用学生的闲暇零碎时间,有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又能使优质的教育得到共享,使得学习没有边界;三是做好校际间成果共享,每个学校各有优点长处,有着不同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共享这些资源,分享不同高校的人文文化,领略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对学生成长大有好处,四是做好教师的培训,学生的成长和管理,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事,而是高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大事,尤其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所以,坚持长期的教师师德培训,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长期保证。
  二、宿舍—生活中的活课堂
  学生宿舍是学生交往最频繁最密切的地方,学生管理的中心应在宿舍,可以做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2]。国外时兴的书院制管理,更是将生活的课堂发挥到极致,通过老师、师兄,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习惯、不同地区的年轻人生活在一起,可以使学校的文化理念得以传承和发扬,更能使大学生在漫长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影响一届届后来学生,培养出具有学校独特气质的学生。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要强调宿舍管理制度,例如,作息制度,来客管理制度,宿舍卫生制度等,同时也要强调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宿舍的管理要做到既严肃,又有趣味性,比如举办宿舍美化大赛,卫生评比大赛,宿舍辩论比赛等。宿舍也是最容易建立人文文化和培养学生习惯的地方,将图书馆、讨论室、自习室、开放的网络放在宿舍,既做到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自主学习的精神,将使学生在这里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
  三、辅导员—学生的心灵导师
  辅导员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直接接触到的教辅老师,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多种角色,即承担着家长照顾学生生活的角色,有承担着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还承担着心理医生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角色等,而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师轻辅的问题,辅导员岗位普遍不受重视,而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学生心理疏导、学生生活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繁杂、工作任务重、工作前途不明确、工作待遇跟不上等现实情况,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要从辅导员职业化着手,建立适合辅导员现实情况的晋升机制,例如:对辅导员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辅导员的薪酬、待遇、晋升有所区别等,使辅导员有明确的前景,稳定辅导员队伍,其次是做好辅导员培训,成立高校辅导员协会,建立培训体系,增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再次是制定高水平辅导员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不要让辅导员成为人选择工作的跳板。
  四、社团—学生最活跃的活动平台
  社团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最好的地方,学生通过社团可以培养塑造自己的性格、锻炼自己的品质、培养自己的能力,学生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等基本素养,加强社团建设,通过寓教于乐,把学生的思想、文化、知识、学术精华融为一体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社团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的各种活动,例如书法社、国画社、航模社、科技社等开展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造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氛围,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和感情共鸣,能更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传承下去,再次,是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能力,通过社团去办活动,接触到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锻炼了交流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接近社会、认识社会,毕业后能和工作无缝对接,最后,有利于校园稳定和谐,大学生精力充沛,只有正确引导,开展各种有意的活动,才能锻炼学生,稳定和谐校园。
  五、网络—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食量
  “人可以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网络”。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写照。网络的开放性、无界性、互动参与性已成为大学生的最爱,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在看视频、刷微博、聊微信,网络已经成为教育学生新的阵地,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应特别重视网络的力量,一是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堂是网络教育的主战场,网络公开课、优秀教师网上课堂、无纸化考试、网上辅导答疑、网上学习自测,都可以使学习变得趣味化、灵活化,使思想和知识得到广泛的传播,二是做好网络信息分析,通过qq、bbs、微博、微信等分析学生的兴趣和潮流,积极加以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三是通过网络传播正能力,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四是及时反馈,建立网上回应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学生诉求,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工作。
  六、家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做好学生工作,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做好家长工作,重点在沟通,了解家长的需求,打消家长放任学校管理的思想,共同管理好学生,开学、期中、期末、假期定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学习、生活和外出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家长一起共同辅导学生学习成长。
  当然,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方面,还有很多,笔者在这里只是从学生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出发,提出了学生直接和经常接触到的六个方面,提出处理好六个环境的建议,为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威宜.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05):71-76.
  [2]孙军英.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及特点[J].教育与职业,2012(19):92-93.
  [3]郝咏梅,梁成,颜开.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