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作者】 王 敏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对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迫的高中生,实施思想道教育,面临众多障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实质上形成了可要可不要的局面。分析障碍,提出对策:矫正高中教育“指挥棒”的指向;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完善网络的监管机制;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道德 障碍 对策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也正因此,往往容易把其他方面忽略。高中生又因为其极强的可塑性,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而在升学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面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多地是文件的下发,倡议的提出,思辨的进行,而行为上的落实成了一页空白。
一、当前影响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
(一)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断下发,但是,“一切围绕教学分数转”的理念仍根深蒂固,唯分数是瞻的教育行为仍大肆盛行。考试分数、升学率、名牌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高中生的教育过程中,智育的力度大大加强了,而德育的实施却削弱了。学生们的学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却出现了思想道德水平的停滞甚至下滑。德智失衡的状况不从根本上改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就只能是水中捞月。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的重心偏误
自古父母皆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而今,学习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成了“成龙”“成凤”的首要标志。许多家长,注重学习成绩,注重名次,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成绩与名次成了唯一的关注点,成了家长向孩子索要的唯一“收据”,往往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极易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把学习好当做一切资本。而一旦成绩不佳或下滑,便厌学、逃学、自暴自弃,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的边缘。在家长心目中的这种重心偏误,绝非偶然,已成为当前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障碍。
(三)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辨别能力仍比较弱的高中生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网络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资费的平民化,网络早已进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手机网络也成了青少年经常涉足的一项生活内容。伴随网络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也会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得网络成了鲜花与陷阱并存、利剑与凶器同在的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利于培养现代素质;又会成为新的伤害源,让学生在网络信息、网络游戏中迷失人性,造成人格扭曲与变态。
二、消除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障碍因素的实施对策
(一)矫正高中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对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迫的高中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实际上可要可不要。思想道德教育为什么会这样难以落实?根源就在于高考只取决于考试成绩,而高考又是一次竞争性考试。成绩是硬指标,而思想道德无从体现。高考如同高中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了升学率、名牌率,各级部门、社会群体又是以此定高低,教育必然是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余。
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德智体在教育考核中的指标,是矫正高中教育“指挥棒”错误指向的关键举措。素质教育面向全面的人,而非单纯的学习成绩,包括各项素质能力的养成,品格学识的发展,是新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提倡推行素质教育,更要确立可测的素质教育实施指标,一线教育人员积极落实,形成素质教育自上而下的体系化教育结构,从而改变学生考核指标单一的情况,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历史已充分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德才兼备是成就大事的必备条件,其中德重于才。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当今社会对高尚道德的强烈呼唤,人才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要做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
而品德教育,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最易于忽略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无可置疑,家庭教育在子女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导向作用,对学校教育效果起到更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更为明显。家庭是子女品德养成的摇篮,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重视智商的开发,更要重视情商的价值及情商对智商发展发挥的促进意义。为人父母者应具有科学的成才观,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家庭教育要“望子成龙”,更要“望子成人”。
(三)完善网络的监管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明显滞后,这在短期内很难解决。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滞后所带来的高中生道德教育的被动局面,我们不必过多苛责,而应积极地去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引导之策。一手抓疏,即满足高中生对网络的必需,满足获取信息的便捷,交流的广泛及时,娱乐带来的愉悦享受,将他们引向高尚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层面进行过滤,在网络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对网上的交友环境也应采用多种形式、案例进行警示、提醒,勿结交不健康群体,勿交流不健康言论,勿勾结实施有害行为。
(四)增强成长环境的正能量引导
高中生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后期,即将进入成人阶段,开始关注社会环境,但因其单纯的经历,贫乏的阅历,对高尚与低俗、健康与有害信息辨识能力不足,甚至更容易受不良因素的诱导,形成不健康的道德品质。面对此,正能量的引导成为一种必需。投放高尚的真人真事,展示名人的高尚行为,推荐品味高雅的书籍,播放有利于优良品德养成的影视作品,在正能量的呼声中,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友爱和谐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道德 障碍 对策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也正因此,往往容易把其他方面忽略。高中生又因为其极强的可塑性,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而在升学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面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多地是文件的下发,倡议的提出,思辨的进行,而行为上的落实成了一页空白。
一、当前影响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
(一)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断下发,但是,“一切围绕教学分数转”的理念仍根深蒂固,唯分数是瞻的教育行为仍大肆盛行。考试分数、升学率、名牌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高中生的教育过程中,智育的力度大大加强了,而德育的实施却削弱了。学生们的学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却出现了思想道德水平的停滞甚至下滑。德智失衡的状况不从根本上改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就只能是水中捞月。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的重心偏误
自古父母皆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而今,学习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成了“成龙”“成凤”的首要标志。许多家长,注重学习成绩,注重名次,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成绩与名次成了唯一的关注点,成了家长向孩子索要的唯一“收据”,往往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极易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把学习好当做一切资本。而一旦成绩不佳或下滑,便厌学、逃学、自暴自弃,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的边缘。在家长心目中的这种重心偏误,绝非偶然,已成为当前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障碍。
(三)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辨别能力仍比较弱的高中生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网络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资费的平民化,网络早已进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手机网络也成了青少年经常涉足的一项生活内容。伴随网络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也会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得网络成了鲜花与陷阱并存、利剑与凶器同在的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利于培养现代素质;又会成为新的伤害源,让学生在网络信息、网络游戏中迷失人性,造成人格扭曲与变态。
二、消除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障碍因素的实施对策
(一)矫正高中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对学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迫的高中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实际上可要可不要。思想道德教育为什么会这样难以落实?根源就在于高考只取决于考试成绩,而高考又是一次竞争性考试。成绩是硬指标,而思想道德无从体现。高考如同高中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了升学率、名牌率,各级部门、社会群体又是以此定高低,教育必然是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余。
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德智体在教育考核中的指标,是矫正高中教育“指挥棒”错误指向的关键举措。素质教育面向全面的人,而非单纯的学习成绩,包括各项素质能力的养成,品格学识的发展,是新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提倡推行素质教育,更要确立可测的素质教育实施指标,一线教育人员积极落实,形成素质教育自上而下的体系化教育结构,从而改变学生考核指标单一的情况,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历史已充分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德才兼备是成就大事的必备条件,其中德重于才。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当今社会对高尚道德的强烈呼唤,人才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要做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
而品德教育,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最易于忽略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无可置疑,家庭教育在子女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导向作用,对学校教育效果起到更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更为明显。家庭是子女品德养成的摇篮,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重视智商的开发,更要重视情商的价值及情商对智商发展发挥的促进意义。为人父母者应具有科学的成才观,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家庭教育要“望子成龙”,更要“望子成人”。
(三)完善网络的监管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明显滞后,这在短期内很难解决。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滞后所带来的高中生道德教育的被动局面,我们不必过多苛责,而应积极地去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引导之策。一手抓疏,即满足高中生对网络的必需,满足获取信息的便捷,交流的广泛及时,娱乐带来的愉悦享受,将他们引向高尚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层面进行过滤,在网络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对网上的交友环境也应采用多种形式、案例进行警示、提醒,勿结交不健康群体,勿交流不健康言论,勿勾结实施有害行为。
(四)增强成长环境的正能量引导
高中生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后期,即将进入成人阶段,开始关注社会环境,但因其单纯的经历,贫乏的阅历,对高尚与低俗、健康与有害信息辨识能力不足,甚至更容易受不良因素的诱导,形成不健康的道德品质。面对此,正能量的引导成为一种必需。投放高尚的真人真事,展示名人的高尚行为,推荐品味高雅的书籍,播放有利于优良品德养成的影视作品,在正能量的呼声中,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友爱和谐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