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作者】 吴玮珠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灵活开展口语教学;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口语表达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口语学习机会。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同时,新的英语教材编写十分突出口语教学,更加地重视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其现状总是不尽人意,体现在他们运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却十分有限,大多停留在打招呼的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笔者通过对我校目前初中口语教学现状和口语测试情况分析,不断改进口语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寻求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新途径。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灵活开展口语教学
  教师业务素养是口语教学的师资基础。教师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良好的教师形象会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英语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二语言,如何透彻的理解英语,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作为英语教师,教师有义务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用标准、流畅的语言来发音,为学生学习做好示范作用。同时,还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真实透彻地传达学习信息,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语言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英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英语教师是语言的使用者,既应熟知语言知识,又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流畅自如地使用所教语言;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呈现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甚至表演者;同时,英语教师还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既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系统,更要有较强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艺术。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魅力
  我们知道一个小孩之所以能学会说话,主要是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良好语言环境中,每天他都能听到来自周围许多人所说的话。而他本人也不断地进行模仿,渐渐地由能发出单音到多个音节以致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说明了良好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语言环境,我们在上课时尽量采用英语来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解释英语。尽可能避免用汉语上英语的现象,不再把所有的文章或对话都翻译成汉语,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适当运用汉语。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英语魅力,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听说英语,从而为英语口语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练习口语提供机会。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可预先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会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能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口语教学是训练面对面的口头交际能力,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人际氛围,就需要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气氛越和谐,交际就成功,而且更容易汲取交际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置身学生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态度,积极乐观组织、指导教学,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到听、说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中,消除对语言、对老师的畏惧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说,积极主动的地提高口语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口语表达
  斯帕森说过:“教学英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学英语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爱好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口语表达兴趣。
  1、课前演讲。
  课前开展Free Talk,Daily Talk学生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轶事、内心感受,或朗读英语诗、唱英语歌、出谜语题,大家开动脑筋,临场发挥,进行有趣的热线形式的ask and answer,或放一段学生自己的英语录音。Talk带给学生想说英语,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动力,得以轻松、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感,提供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2、角色扮演。
  表演的素材往往包含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表演的形式符合学生敢于展现自己、乐于接受新鲜知识、善于动脑的年龄特点。把课文编成短剧,由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学生在课外自由组合,熟悉表演内容,分配角色,反复揣摩表演的语气和动作等,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然后回到课堂,运用声音、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进行表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英语口语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验到文化的多样与差异。
  3、情景对话。
  创设生活情景,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在教学中模拟生活情景,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例如购物,打电话,看病,谈论天气等。这都是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事,所以他们不会发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话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心。
  4、竞赛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游戏、对话、单词及词汇等各种比赛,并进行评比,排列出名次,及时给于表扬激励,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运用所学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成功体验,这种愉悦的心里体验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成为鼓舞学生克服困难,争取新的学习成绩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口语学习平台
  英语教学只靠课堂的教学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设第二英语课堂——课外活动尤为关键。在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在家长、社会的帮助下,努力地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课外活动能展现个人才能,发挥潜力,发展智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赛、主题班会,开展英语角、唱英语歌、校园广播、庆节日一台戏等也是很好的活动。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互相问候、借东西、打电话、道歉、答谢等。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口语训练,又可以解决课堂上学生多时间少的矛盾,有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谊、提高交际能力。
  第二课堂包括的范围很广,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程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作业布置等方面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还可以利用远程网络资源的共享,经典外国电影、话剧、歌曲的赏析等。让同学们耳濡目染地接触英文,逐渐地形成英语语感,以此来促进英语口语的学习。这些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英语视野。当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聘用外籍教师来校讲学、授课,更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大好时机。外国人讲英语语音、语调比较地道,谈话轻松、自然,能有更多机会听外籍教师讲学、授课,与外国人一起聊天,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在现阶段来看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工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困难,然后对症下药,实施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彻底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途径,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教育教学出版社[M],2001. 202 . 
  [2] 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20 .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128 
  [4]彭秀茹,《英语口语教学探索》,《辽宁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5]王英、刑海英,《中学英语口语课教学的基本方略》,《知识空间》,2010年06月版.
  [6]闫桂琴,《中学英语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