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两课时
【作者】 臧 薇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第二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呢?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新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就出现了阅读课文的教学,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下,阅读课文的教学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为此,许多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法。阅读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对新课改与阅读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语教学重点由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转向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的层次涉及到浯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成功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通常分为两课时。
(二)、阅读教学两课时设计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pre_read)
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两个阶段。
1.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环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堂课预习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速度和要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而学生则要根据预习要求,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疑点经教师稍加点拨就迎刃而解,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2.课上预习
由于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其间会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课上再给学生一、两分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课上预习无非是短时间内调节大脑思维,使其定向于课前对课文预习结果上,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Lead in)
通过话题,背景介绍,音像播放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师要注意导入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内容,以便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通过初步感知阅读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另外,在导入时如果生词过多,可以适当穿插本节课的相关重要词汇,以减轻词汇学习的负担,但不提倡全部教授。注意,导入要做到自然、简洁,防止“喧宾夺主”。
三、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教师给学生设置1-2个涉及文章总体的Yes-No问题或者Wh-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简洁、明了、有层次性,学生易于抓取,忌过难,过细,过偏。)要求学生运用“跳读”(Skipping)、“寻读”(Scanning)的方法, 迅速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从而达到fast-reading 所谓目的:整体理解所读语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
四、细节阅读(Slow reading )
细节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Specific Information)及重要信息(Primary Information)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语篇中细节的理解,结合不同段落或层次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索、归纳、概括等简单处理的能力。
五、 研习性阅读(Reading and finding)
我们应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章和词句的意思,达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
研习性阅读方式1. 学生听录音,同步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同时划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 释疑解惑,扫清障碍。学生就文章中经过小组讨论后还没解决的问题主动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在班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
4.教师向学生提问,解决学生忽略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化理解。
六、评价性阅读 (Work in pairs or groups)
在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设计口头或简单的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评价性阅读
口头练习常用形式:
1.找出关键词(Key Words),进行课文复述,通过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课堂展示。
2.同位之间对文章内容进行问答活动(Pair Work)
3.采访(Interview)
教师指定或设置话题,同位或小组之间进行采访,准备后进行现场演示。
4.分角色表演(Role Play)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相关的情节分角色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对文中的情节和语言进行改编。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精读课文
处理重点和难点 :
学习并掌握重点词汇,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重难点,总结梳理出现的语法项目,帮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化理解.
A. 猜测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并学习掌握其用法
B. 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
C. 赏析经典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结构
D . 对修辞格的赏析
二、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式
E.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寓意的理解
F.理解某些词句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G. 对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法现象进行总结和练习
三、评价性阅读
笔头练习方式
1.多种方式呈现的巩固性练习,如选词填空,词形转换,同义句替换等
2.写作练习:
1)改写,仿写或缩写
2)发挥想象,进行续写
3) 根据文章内容回信
4)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扩展性阅读
给学生提供相关话题的文章进行扩展阅读,渗透并练习阅读策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阅读技巧。
五、拓展性活动(Go For It!)
立足课本,开放课堂时空,彰显生活色彩与素材,设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倡导体验和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达成学习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自行改编、续写文章或让学生发散思维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象,他们就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时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太标准的答案,但老师无须加以否定只要稍加更正就行,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去运用语言。
六、 归纳及作业布置 (summary and homework)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和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反思;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布置课下作业或练习,用来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培养和发展相关能力。
常见的作业形式:
1.讨论
就文章中的某个或某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2.要求学生根据课上归纳的内容、图表或关键词复述文章的某一部分或整篇课文。
3.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4.教师设计的需要在课下完成的任务(Tasks)
5.书面作业
对文章中的重要语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但尽可能注意作业或练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备课新思维》,吴永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历:作者简介:臧薇,女,1990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胶州市教学能学能手,胶州市优秀女职工,胶州市级公开课,青岛市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论文并在大会交流,擅长论文习作和教学研究。是本单位晋级最快,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参加第一届亚美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成绩突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国暑期初中教师培训优秀学员。1990年专科毕业,经过刻苦自学,已经具有英语、汉语双专科和双本科四个文凭,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高,积极探索新式教学法,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初三毕业班二十多年,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新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就出现了阅读课文的教学,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下,阅读课文的教学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为此,许多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法。阅读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对新课改与阅读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语教学重点由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转向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的层次涉及到浯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成功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通常分为两课时。
(二)、阅读教学两课时设计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pre_read)
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两个阶段。
1.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环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堂课预习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速度和要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而学生则要根据预习要求,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疑点经教师稍加点拨就迎刃而解,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2.课上预习
由于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其间会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课上再给学生一、两分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课上预习无非是短时间内调节大脑思维,使其定向于课前对课文预习结果上,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Lead in)
通过话题,背景介绍,音像播放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师要注意导入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内容,以便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通过初步感知阅读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另外,在导入时如果生词过多,可以适当穿插本节课的相关重要词汇,以减轻词汇学习的负担,但不提倡全部教授。注意,导入要做到自然、简洁,防止“喧宾夺主”。
三、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教师给学生设置1-2个涉及文章总体的Yes-No问题或者Wh-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简洁、明了、有层次性,学生易于抓取,忌过难,过细,过偏。)要求学生运用“跳读”(Skipping)、“寻读”(Scanning)的方法, 迅速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从而达到fast-reading 所谓目的:整体理解所读语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
四、细节阅读(Slow reading )
细节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Specific Information)及重要信息(Primary Information)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语篇中细节的理解,结合不同段落或层次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索、归纳、概括等简单处理的能力。
五、 研习性阅读(Reading and finding)
我们应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章和词句的意思,达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
研习性阅读方式1. 学生听录音,同步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同时划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 释疑解惑,扫清障碍。学生就文章中经过小组讨论后还没解决的问题主动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在班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
4.教师向学生提问,解决学生忽略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化理解。
六、评价性阅读 (Work in pairs or groups)
在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设计口头或简单的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评价性阅读
口头练习常用形式:
1.找出关键词(Key Words),进行课文复述,通过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课堂展示。
2.同位之间对文章内容进行问答活动(Pair Work)
3.采访(Interview)
教师指定或设置话题,同位或小组之间进行采访,准备后进行现场演示。
4.分角色表演(Role Play)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相关的情节分角色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对文中的情节和语言进行改编。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精读课文
处理重点和难点 :
学习并掌握重点词汇,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重难点,总结梳理出现的语法项目,帮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化理解.
A. 猜测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并学习掌握其用法
B. 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
C. 赏析经典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结构
D . 对修辞格的赏析
二、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式
E.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寓意的理解
F.理解某些词句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G. 对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法现象进行总结和练习
三、评价性阅读
笔头练习方式
1.多种方式呈现的巩固性练习,如选词填空,词形转换,同义句替换等
2.写作练习:
1)改写,仿写或缩写
2)发挥想象,进行续写
3) 根据文章内容回信
4)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扩展性阅读
给学生提供相关话题的文章进行扩展阅读,渗透并练习阅读策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阅读技巧。
五、拓展性活动(Go For It!)
立足课本,开放课堂时空,彰显生活色彩与素材,设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倡导体验和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达成学习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自行改编、续写文章或让学生发散思维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象,他们就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时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太标准的答案,但老师无须加以否定只要稍加更正就行,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去运用语言。
六、 归纳及作业布置 (summary and homework)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和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反思;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布置课下作业或练习,用来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培养和发展相关能力。
常见的作业形式:
1.讨论
就文章中的某个或某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2.要求学生根据课上归纳的内容、图表或关键词复述文章的某一部分或整篇课文。
3.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4.教师设计的需要在课下完成的任务(Tasks)
5.书面作业
对文章中的重要语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但尽可能注意作业或练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备课新思维》,吴永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历:作者简介:臧薇,女,1990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胶州市教学能学能手,胶州市优秀女职工,胶州市级公开课,青岛市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论文并在大会交流,擅长论文习作和教学研究。是本单位晋级最快,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参加第一届亚美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成绩突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国暑期初中教师培训优秀学员。1990年专科毕业,经过刻苦自学,已经具有英语、汉语双专科和双本科四个文凭,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高,积极探索新式教学法,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初三毕业班二十多年,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