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地理教学课件发展的新思路——积件
【作者】 张 艳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基于课件在教学实践应用的不足,提出积件在其应用的突出优点。以积件思想为导向,结合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分析建设地理学科积件的必要性,为地理积件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课件;积件;地理教学;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1]。具有依赖性、特定性、封闭性和以教为主的特点。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 [2]。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可积性和以学为主的特点。
二、课件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依赖性引起教学资源的浪费
课件的制作是以特定版本的教材为蓝本的,必须全面的涵盖课程标准,这样导致对教材版本的依赖性强。当课程体系、教材版本、知识点发生变化时,对应的课件要重新制作。重复利用率低,引起教学资源的浪费。
2.特定性限制教育资源共享
课件是由特定的制作者完成的,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对应。包含制作者独特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教学因素不同,同一课件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阻碍课件的广泛范围,限制教育资源的共享。
3.封闭性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只能适应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确定的教学情景,固化了教学情景,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时,教学情景是不可控制的。当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教学需要与教师的课件不协调时,课件很难临时做出调整和补充。而且抑制教师的主导性,使其无法发挥独特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
4.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教学改革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课件,设计思想主要是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体现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教为主,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限制师生之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弱化了师生互动,束缚学生创新能力。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积件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的优点
1.独立性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制作单元的,独立的对知识点的具体说明,与教材版本,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无关。使得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都可以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即使知识点发生改变,积件只需要改变这一知识点,其他知识点可以继续使用,无形中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开发,节约了教育资源。
2.开放性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教师希望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教学素材,积件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积件库中包含多种多媒体资料,是教师提取素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共享平台。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符合入库规则,通过整理放到积件库中,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
3.可积性有利于知识的重组。
积件的建设基础是知识点,附加的约束条件少,知识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从积件库中调用自己需要的积件,加工教学素材,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对所需知识进行重组集聚,以适应变化的教学情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学习。
4.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原理的积件,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师生能够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知的学习经验,通过“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建构。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将教与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师生。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积件在中学地理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
我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主要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中学地理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地理教学模式也是灵活多样的。积件的使用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资料中发现、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并从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和领悟。
2.有利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课改中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这一要求,主要在微观层面制定本校具体的培养计划。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沟通学校和社会。积件对校内外和网络地理资源合理整合,辅助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3.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将扩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以便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潜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积件为教师提供素材库,相对减小对教师计算机水平的要求。积件“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减小教师在教学方法更新的计算机阻碍。
4.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的空间性和综合性的理解
新课改对地理内容重组,综合性增强。教学内容有很多地理计算、地理设计和瞬时的地理现象。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积件的使用能使抽象的地理现象变得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的综合性和空间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普及,课件的应用是最直接的体现。但是在教学改革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的背景下,课件有明显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教学软件——积件在不断的发展。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使用积件促进教学改革,为中学地理教学开辟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2]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77(4)
关键词:课件;积件;地理教学;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1]。具有依赖性、特定性、封闭性和以教为主的特点。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 [2]。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可积性和以学为主的特点。
二、课件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依赖性引起教学资源的浪费
课件的制作是以特定版本的教材为蓝本的,必须全面的涵盖课程标准,这样导致对教材版本的依赖性强。当课程体系、教材版本、知识点发生变化时,对应的课件要重新制作。重复利用率低,引起教学资源的浪费。
2.特定性限制教育资源共享
课件是由特定的制作者完成的,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对应。包含制作者独特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教学因素不同,同一课件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阻碍课件的广泛范围,限制教育资源的共享。
3.封闭性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只能适应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确定的教学情景,固化了教学情景,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时,教学情景是不可控制的。当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教学需要与教师的课件不协调时,课件很难临时做出调整和补充。而且抑制教师的主导性,使其无法发挥独特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
4.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教学改革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课件,设计思想主要是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体现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教为主,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限制师生之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弱化了师生互动,束缚学生创新能力。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积件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的优点
1.独立性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制作单元的,独立的对知识点的具体说明,与教材版本,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无关。使得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都可以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即使知识点发生改变,积件只需要改变这一知识点,其他知识点可以继续使用,无形中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开发,节约了教育资源。
2.开放性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教师希望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教学素材,积件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积件库中包含多种多媒体资料,是教师提取素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共享平台。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符合入库规则,通过整理放到积件库中,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
3.可积性有利于知识的重组。
积件的建设基础是知识点,附加的约束条件少,知识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从积件库中调用自己需要的积件,加工教学素材,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对所需知识进行重组集聚,以适应变化的教学情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学习。
4.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原理的积件,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师生能够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知的学习经验,通过“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建构。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将教与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师生。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积件在中学地理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
我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主要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中学地理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地理教学模式也是灵活多样的。积件的使用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资料中发现、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并从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和领悟。
2.有利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课改中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这一要求,主要在微观层面制定本校具体的培养计划。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沟通学校和社会。积件对校内外和网络地理资源合理整合,辅助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3.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将扩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以便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潜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积件为教师提供素材库,相对减小对教师计算机水平的要求。积件“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减小教师在教学方法更新的计算机阻碍。
4.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的空间性和综合性的理解
新课改对地理内容重组,综合性增强。教学内容有很多地理计算、地理设计和瞬时的地理现象。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积件的使用能使抽象的地理现象变得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的综合性和空间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普及,课件的应用是最直接的体现。但是在教学改革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的背景下,课件有明显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教学软件——积件在不断的发展。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使用积件促进教学改革,为中学地理教学开辟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2]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