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导课”艺术浅析
【作者】 刘秀文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初中思品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掌握好“导课”艺术,让“导课”更精彩,要了解”导课”艺术的原则、重要性,精心设计“导课”的策略及方法。只有紧紧攥住”导课“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更好地引领学生步入学习知识的快乐殿堂。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导课”艺术;浅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它经典的概括了课堂导入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它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好了一个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一门艺术,它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精彩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它像磁石,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它像发动机,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它又像桥梁,能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在当前初中思品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良好的“导课”是思品课堂教学众多环节中一个重要的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掌握好“导课”艺术,让“导课”更精彩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就”导课”艺术的原则、重要性、策略及方法等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导课”艺术遵循的原则
新课程条件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品课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此启发我们在“导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活动,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思品课教学的内容。
为此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基本要求:
1、目的性原则。“导课”方法的选择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必须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
2、兴趣性原则。“导课”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适度性原则。“导课”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二、“导课”艺术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在整个教学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学过程开端的“导课”,如果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就会成为无味的开场白,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则兴趣索然。相反,别开生面、情趣盎然的“导课”,则会像强大的磁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奠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上看,“导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深化作用。一次精彩的导课,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3、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三、“导课”艺术的方法
“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尤其像思品课程是直击社会诸多现象的一门学科,知识严肃,所列举现象直观而又贴近现实生活。若教师在“导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学生会感到枯燥而乏味,对学习没有兴趣。
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导课”艺术方法来实现有效教学呢?
1、巧布悬念进行导课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布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
2、讲述故事进行导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并且可以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思品课堂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活跃思维,增大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故事可以由教师自己讲述,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但尽量让学生来讲,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3、以幽默漫画进行导课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可以打破教材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模式,它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思品课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更能增强思品课的魅力。幽默漫画是以一种轻松、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它可以帮助思品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下转第22页)(上接第23页)自己的教学意图,引发兴趣,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4、歌曲欣赏进行导课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音乐、歌曲欣赏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导课”,这样,既可在思品课堂教学渗透一种美的教育,又能达到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因为歌曲的形式不同于死板的传统教学,歌曲的节奏美很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政治课枯燥的看法;歌曲情感美能感染人,很容易带来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歌曲带来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在轻松愉快之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愿意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样能激活课堂教学,又能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视听新闻进行导课
视听新闻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和传递速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社会热点及时政要闻等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当前网络上又可以下载大量的此类视听新闻,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思品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音像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一种较好的新的教学艺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精彩的思品课,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正如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必定能让读者兴趣盎然。因此,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导课“艺术,精心设计,紧紧攥住”导课“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步入学习知识的快乐殿堂。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第326期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4]《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2005年5月
[5]《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让出课堂五分钟 学生尽知天下事——“课堂五分钟新闻报道”的实践尝试》 江门市景贤学校,李素霞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导课”艺术;浅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它经典的概括了课堂导入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它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好了一个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一门艺术,它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精彩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它像磁石,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它像发动机,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它又像桥梁,能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在当前初中思品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良好的“导课”是思品课堂教学众多环节中一个重要的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掌握好“导课”艺术,让“导课”更精彩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就”导课”艺术的原则、重要性、策略及方法等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导课”艺术遵循的原则
新课程条件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品课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此启发我们在“导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活动,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思品课教学的内容。
为此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基本要求:
1、目的性原则。“导课”方法的选择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必须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
2、兴趣性原则。“导课”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适度性原则。“导课”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二、“导课”艺术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在整个教学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学过程开端的“导课”,如果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就会成为无味的开场白,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则兴趣索然。相反,别开生面、情趣盎然的“导课”,则会像强大的磁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奠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上看,“导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深化作用。一次精彩的导课,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3、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三、“导课”艺术的方法
“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尤其像思品课程是直击社会诸多现象的一门学科,知识严肃,所列举现象直观而又贴近现实生活。若教师在“导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学生会感到枯燥而乏味,对学习没有兴趣。
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导课”艺术方法来实现有效教学呢?
1、巧布悬念进行导课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布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
2、讲述故事进行导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并且可以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思品课堂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活跃思维,增大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故事可以由教师自己讲述,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但尽量让学生来讲,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3、以幽默漫画进行导课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可以打破教材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模式,它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思品课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更能增强思品课的魅力。幽默漫画是以一种轻松、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它可以帮助思品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下转第22页)(上接第23页)自己的教学意图,引发兴趣,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4、歌曲欣赏进行导课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音乐、歌曲欣赏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导课”,这样,既可在思品课堂教学渗透一种美的教育,又能达到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因为歌曲的形式不同于死板的传统教学,歌曲的节奏美很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政治课枯燥的看法;歌曲情感美能感染人,很容易带来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歌曲带来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在轻松愉快之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愿意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样能激活课堂教学,又能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视听新闻进行导课
视听新闻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和传递速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社会热点及时政要闻等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当前网络上又可以下载大量的此类视听新闻,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思品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音像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一种较好的新的教学艺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精彩的思品课,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正如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必定能让读者兴趣盎然。因此,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导课“艺术,精心设计,紧紧攥住”导课“这把金钥匙,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步入学习知识的快乐殿堂。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第326期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4]《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2005年5月
[5]《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让出课堂五分钟 学生尽知天下事——“课堂五分钟新闻报道”的实践尝试》 江门市景贤学校,李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