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社交能力: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
【作者】 金 龙
【机构】 浙江丽水学院附中
【摘要】该文认为,学生除了应该具有德、智、体、美、劳诸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家长、学生和学校,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社交能力 家长认识 学生认识 学校对策
引言:从温州老板花大钱送子女去异地读贵族学校说起
一直以来,温州的老板们就有一个送子女到异地读贵族学校的习惯。如果他们子女的学习成绩优异,想借异地贵族学校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子女的学习锦上添花,那也无可非议。但是,这些老板们送出去的子女,往往是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差的。这不明摆着是糟蹋钱财吗?这又是何苦呢?
温州的老板们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原来他们送子女去异地读贵族学校,图的不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是优质的人脉资源。在本地学校就读,子女认识的只是本地一隅的老师和同学。让子女去异地,他们就能结识更多的异地的老师和同学,这对子女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为什么要选择贵族学校呢?这是因为大凡上得起贵族学校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么有权,要么有钱。也就是说,贵族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有着非常优越的家庭背景。这种有优越背景的同学,能多认识几个,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温州老板的这一番高见,让人茅塞顿开。都说温州人精明,温州的老板们尤其精明。从他们的这一番话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们很有经济头脑。确实,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无论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是乡村小学毕业生,都要走向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想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占有更为广泛的更加优质的人脉资源。
其次,我们从这一番话中,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远见卓识。他们不盯着子女现实的学习成绩,也不盯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是把目光投向子女从学校出去之后的成长发展,为子女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铺平道路。
然而,这只是温州老板们的一厢情愿。子女们到异地的贵族学校后,能否发挥出自己社交方面的特长,使优质的人脉资源真正为我所有,被我所用,这就要看子女们后天的造化了。但无论如何,温州老板们引领子女迈出的人生关键一大步,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促成社交能力:家长该做些什么?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子女在社交能力方面的认识,并不如温州老板那么明智。他们要么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即使孩子只有得60分的能力,也期望他们能得100分;要么教导孩子两耳不闻同学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把孩子教导成了只会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的书呆子。而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有的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社交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坚决反对子女担任班干部为班级同学服务。
在促成子女社交能力形成方面,我们的家长该做什么?
首先,家长们要改变认识。未来的社会,将会实现重文凭学历到重实际能力的转变。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学历,有多硬的文凭,而是看他能否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没有好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充分利用既有的人脉资源。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让他们去上名牌大学,读硕士博士,也未尝不可。但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有点差劲,也不必为此萎靡不振。你可以让孩子在社交方面作出努力。有了社交能力,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子女们将来也会如硕士博士般吃香的。
其次,家长们要为子女的社交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像温州老板们那样送子女去异地读贵族学校,这就是为子女的社交创造优越的条件。但仅仅如此是很不够的。社交是需要投入的,这种投入有感情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感情上的投入,让孩子们自己努力去。物质上的投入,就有赖家长了。家长要为子女的社交创造充裕的物质条件,只要不是乱花钱,凡是子女用于社交方面的开支,一概无条件地满足。今天投入一千元,说不定明天或后天回报的就是一万元或十万元。
再次,家长在子女社交活动有困难的时候,要尽量提供帮助。毕竟子女们尚未成人,缺少人生的各种经验。在社会交往方面,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这方面,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应该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子女如何分辨朋友的良莠,如何区别真感情和江湖义气,如何投桃报李,如何积德行善……
最后,家长要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即使相互之间有各种“代沟”,也是可以通过真诚来填平的。家长要经常地就社交方面的问题,与子女沟通,长篇大论也好,三言两语也罢。如果分处异地,那么打几个电话,发几条短信,谈点社会交往方面的小事,表达社会交往方面的心声,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都是非常需要的。而且,沟通本身就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锻炼社交能力:学生要怎么做?
在学生中,有一种误解,即认为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用不着去培养的。其实不然,在如今的学生中,我们发现有位数不少的“书呆子”,什么人情世故,什么同学交往,他们全然不会,一天到晚孤孤单单的,精神上萎靡不振。这部分学生所欠缺的,恰恰是社交能力;所要着力加以锻炼的,也正是社交能力。
在锻炼社交能力方面,学生要怎么做呢?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按照学习能力来划分的话,学生不外乎这三类人:第一类是学习能力强的人,他们几乎不用过多的努力,就能把学习学好;第二类是学习能力平常的人,他们经过努力,也有可能把学习学好;第三类是学习能力较差的人,他们无论怎样努力,也是学不好的。在这三类人中,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首先自己要明确。如果你是第一、第二类的人,那么,你可以着重在学习方面发展,因为学习能力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交能力不足的缺陷。但如果你是第三类人,那么就不要在学习方面做无用功了,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到社交能力的锻炼上来。
其次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出身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都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劣势。认清自己的优势,对于锻炼社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的人聪明颖悟,有的人能言善辩,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能跑会跳,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家里有钱……这些优势,每个人或居其一,或占其二三。而这些优势,每一种都与社交能力紧密相关。如果你具有其中的好几个方面的优势,那就说明你有锻炼社交能力的先天素质。书读不好没什么,你完全可以在社交方面另辟蹊径,闯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来的。
再次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光是有优势,如果不加以发挥的话,只能造成浪费。所以在社交能力锻炼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展露自己的才华,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有领导才能,不妨去竞选班级或学校的干部;如果你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妨到广播站一露身手;如果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不妨在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中“秀”他一下;如果你能歌善舞,不妨在各种晚会上一展才华;如果你能言善辩,不妨在课堂的讨论和演讲辩论中一试口才;如果你能跑会跳,不妨在运动会上争金夺银;如果你家里有钱,不妨拿出来与困难学生分享……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就大胆地去做,勇敢地去闯。在获得以上各方面成功的同时,你的社交能力也就有了突进。
第四要抓住一切机会。要锻炼自己社交方面的能力,你就得学会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班级里要竞选班干部,学校的学生会要改组,各种社团要招新,班里要举行班会,学校要组织节日文艺汇演,学校要开运动会,这一切,都是锻炼你的社交能力的极好机会。同学生日的时候,送去一份礼物和祝福;同学经济有困难时,送去一只支援的手;某时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时,献出你的一份爱心;某时某人有喜事时,献上你的一份厚礼……总之,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是多多的,就看你能抓住多少机会了。
最后要完善自己的形象。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你还得注意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这样,你才能给人家以好感,在同学和师长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人们对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往往有某种偏见:学习成绩不好的人,表现也不会怎么好。确实也有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如果你是属于成绩不好的这一类,你就得想方设法,用自己的行动,纠正人们的偏见。你学习成绩不好,但可以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你考试考不过人家,但可以在才艺展示或体育比赛中超过人家。与此同时,要尽量戒除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要让人家对你有这样的认识:这个人学习成绩不行,其他方面都还是不错的。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准备好了吗?
有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三流以至末流的学校,都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陷入一个误区,这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着提高升学率转。要是你的学校是一流二流的,追求升学率,人家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但如果你的学校是三流以至末流的,在生源情况十分不理想的形势下,还是扯着升学率这根稻草不放,那就是决策方面的严重失误了。你的学校在升学率方面比不过人家,你得正视这一现实。光正视现实还不够,还得转变办学的方向,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方面下功夫。不要去和人家比考上多少个重点,而是去和人家比将来谁的学生在社会上吃得开。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方面,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社交活动搭建平台。在学校内部,要抓好团委、学生会及各班委的建设,抓好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主题班会、文艺汇演、运动会及艺术作品展览,让在这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同时要加强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联谊活动,尽量扩大学生的社交面。在学校外部,要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和联谊。充分利用走出去和清进来的方式,尽可能地把学生从一天到晚死啃书本、死做题目的沉闷氛围中解脱出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交朋友,交好朋友。
其次,学校要为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创设各种情境。如举办交谊舞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校友恳谈会等等。还要利用班会活动课的时间,就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形式可以有辩论、演说、对话等等。还可以模拟一些情境对话,邀请性格内向的人即席讲话等等。也可以在小范围内,把学生带到社会上去,让他们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交朋友等等。在各种情境中,帮助学生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增强社交方面的自信心,以适应将来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
再次,学校要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既定体系。当前学校教育的评价,存在着许多偏颇,首要的就是只看学习成绩不看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一俊遮百丑;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使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也被一丑抹杀了,这就是一丑致百丑。应该把学生的社交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并且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写的学期学年评语中,社交能力应该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设的各单项积极分子的奖项中,应该增设社交活动积极分子奖。还可以根据社交活动的不同层面,开设乐善好施奖、见义勇为奖、才艺突出奖等等。在学校内外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让学生觉得不只在学习上有奔头,在社交方面也有甜头。这样,社交活动的动力也就有了。
总之,社交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必须引起我们的家长、学校和学生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环、谭欣《青年学生社交能力的结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何亮《高校学生干部社交能力培养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刊。
3、李小玲《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现代交际:下半月》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