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以民办高校为例

【作者】 胡贵生 李秀清

【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也为满足那些因高考落榜而又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然而,由于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入校分数较底,生源素质不一,加之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看法。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民办高校
【正文】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也为满足那些因高考落榜而又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然而,由于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入校分数较底,生源素质不一,加之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看法。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民办高校

 

    我国民办高校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早已过了民办高校急剧扩张的时代,基本走上了一条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正规化道路,各民办高校也为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开始不断深化学校的内涵建设。然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入学门槛较低,学生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因此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显的无比重要,在此过程之中,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应该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根本和实质是关注人性和人本身的价值。其内容除了人的个性解放以外,还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说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关心各人之间不同的需求,从而激发出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心理疏导从不同的角度看,其概念也不是很统一,但大都大同小异。一般是指通过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对方进行沟通,从而影响或改变人的心理情绪或行为等,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高校也同理,尤其作为民办高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是至关重要。

1.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对于不同事物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这种情况有时候是好的,有利于人的创新和发展,但有时候,却有悖于传统的道德要求,表现为自私自利等。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各自的家庭环境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偏远的农村,更有甚者来自于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吸毒史或犯罪史等情况的家庭,都会造成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千差万别。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应对各种杂乱社会思潮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的,但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始终打出“中国威胁论”的牌,并不断向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为防止各种杂乱社会思潮的冲击,更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防止国外及国内一些有不良用心的人,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对社会个别事件不满等特点,对我国努力打造的和谐社会造成冲击和破坏。如20129月全国各地爆发的反日游行,事件本身是全国人民表达爱国之情,但个别破坏分子,却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到处煽风点火,使和平表达爱国情怀的活动演变成为打、砸、烧,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恶劣事件,在这其中,不乏有大学生的参与。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其看清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教育我们的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我们的大学生[1]。

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国高校不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不得不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不禁要问到底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学生本人出了问题。从发生在眼前的一件件暴力事件来看,应该说都反映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软肋,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问题也给在校的这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不足及对这些有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不畅。

.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讲,师资队伍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民办高校的学生本身入学门槛较低,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有时总是停留在表面,没有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出现社会问题的根源上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看法,在网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散步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加强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2.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都了解的比较清楚,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生对于辅导员个人的信赖程度较高,一些个人的思想和辅导员交流的机会较多,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做好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显的格外重要。然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是民办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稳定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是学校层面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对于民办高校自身也是有益处的。

3.构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心理疏导作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又是一种在层次上有着专业要求的人文关怀[2]。构建相应的机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尤其是一些“重点学生”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中间建立信息员制度,信息员由学生担任,时时为我们提供学生在宿舍、教室及其它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出现异常情况,我们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建设校园人文关怀氛围

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管理功能弱化,不断增强教育的服务功能,形成高校特有的服务育人环境[3]。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影响人,给人以正能量,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大学的魅力。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项不间断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教育付出,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郑智辉.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研究[J].党史文苑,20105):75.

[2]周晶.构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6):235.

[3]耿俊茂 张瑞. 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139.

 

 

 

作者简介:

胡贵生,工作于西安思源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西安思源学院能源学院副院长,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思源学院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