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作者】 邹会明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成长和认知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是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 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这一过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正文】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

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

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再者,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 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感性与理性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如若片面的

追求理性而忽视感性,必然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的障碍。追求理性思

考的深刻,而忽视感性思考的力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力的

发展,反而有阻碍其发展的结果。有的英语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准备

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灌输,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

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覆盖学生的感悟,要求学生从一定的角度去理

解以求达到同一认识层次。而实际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品味是丰富多

彩的,这样“整齐划一”的“目中无人”教学,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剧。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教学的成功,我们要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优化教学,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高中英语教育过程扭曲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忽略了个性的培养,机械化了高级社会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大多数英语教师把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新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对认知发展产生动力,并调节认知结构

的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习者的正常认知,甚至会影响学习者

的身心健康。

1、寓教于乐原则

这条原则使学生怀着快乐、积极向上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要以情绪调节为切人口,借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2、 以情育情原则

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得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贯彻这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能力的培养。自己的情绪,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移情原则

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

可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

情感陶冶。教师以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精神人格

魅力、审美及教师的肢体语言、眼神语言和口头的表达起着很大的感

染作用。教学中的移情,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二是学生的情感受到教学内容情感因素的影响,被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三、情感化在提高中学英语课教学的途径

1、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情感交流的主阵地

英语课堂活动大部分是在一个特定情境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实践

活动。生动的情境设置若能加上英语教师感情丰富的语言,必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和探求欲, 从而驱动其对语言知识的进一步追求和掌握。

单一、呆板的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厌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兴奋感、成就感、受关注感。一篇篇形式相连的教学材料经过教师的指导,可转变成短剧表演、看图说话、连锁操练、角色对话、采访、辩论、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学情境更易让学生进入。

2、课余英语活动的适当开展能进一步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课余英语活动,是对课堂的进一步跟进,如果能在课余指导学生

开展有趣的课余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脑筋急转

弯、猜谜、表演、猜字、游戏等都是学生喜爱的英语活动。对于一些名家名著和名星,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介绍一些英语阅读材料,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余活动的进一步交流也为课堂融洽的气氛作了良好的铺垫。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

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用微笑来面对学生,增强自身的亲和力。教师要放下架子,真诚地深入学生生活底层,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4、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活动

英语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

动的素材。如在教数字的时候,有一位教师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

的数字。结果,学生除了收集家里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邮编、自行车牌照、小汽车牌照等以外,还收集了全家人穿的鞋子的尺码、衣服的尺码、父母的身高、家里的藏书数目、自己的零用钱、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等等。

5、区别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说来性格开

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学习进步快;而那些具有消极、悲观、恐惧、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学生英语学习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对那些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他们的个体学习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他们的需求。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

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更

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陶行

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下转第82 页)

论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