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 瞿运敏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悄悄地演绎着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新的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老师都是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园,为学生奉献着无私的爱。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那么,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
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
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
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
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
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
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
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例如:在小组合作中让“学困生”代表小组
发表意见,这样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种信
息,回答时是代表小组意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的
作业差错率往往很高,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对
就打?,应分析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情,指出对的部分,
划出错的地方,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如果订正对了,还可
以打优给予鼓励,为了激励“学困生”,也可以在他们之间开展
竞赛,看谁进步快,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多关注学困生
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老师备
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
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
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看作用,优先辅导。特
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
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
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难度的
要求。经常进行学法指导,探究一些“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问题,使其跳一跳可摘桃,用一把劲就能上一个台阶,让他们
每天都感到有奔头,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
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落后、积重难返现象的出现,才有
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三、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助作用
学困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转化过程中,来自生生间
的合作互助亦不可忽视,江苏洋思中学的“兵教兵,一帮一、一
对红”等经验,曾在全国广为借鉴。我们全校也大力推广“帮扶
结对”活动,实行帮扶责任制,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
提供帮助并进行监督,对他们的守纪情况,课堂表现、单元成
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部实行量化管理,教师定期通报各小组
帮扶成果。这种方式对学困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
可谓是强烈而有力,学困生为了进步必须努力学习,同时也激
励优生极力帮助他们,互助帮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扩
展到家庭,由学习上的“帮扶”发展到各个领域的互助,很多班
级呈现出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班级工作相互支
持的喜人景象。冰心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
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四、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
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
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
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
“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
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
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学生出现反
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利用“鼓励性
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
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__________“精心雕琢”,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的作业或学习成绩。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细致
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所以“学困生”的
转化工作除了要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有相
当的韧性,对“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缓慢性,要正确
对待和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勇.“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09,(24).
[2]郑学明.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08).
[3]周晓英.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德育,2009,(07).
(甘肃省陇西县五一小学,甘肃陇西748100)
[摘要] 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
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如何关注小学学困生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策略;小学;教师观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130-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