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职业教育的转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
【作者】 李志鑫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摘要】针对600多所地方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核心是要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面临着社会认可,政策缺失等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培养质量
近日,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经济观察报》5月10日)
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教育部这一“革命性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当下中国人才市场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动手能力弱,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期望的矛盾;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量和质的需求,早程人才供需矛盾。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699万,但就业率只达到了77.4%,而市场对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只能满足一半。
从国家教育部的政策趋势来看,数量上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高职,可以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并存的问题。在727万大学毕业生中,地方本科院校是就业最难的群体,上不上、下不下,“悬在空中”,与此同时,一些需要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用。如果能把地方本科院校转为高职,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同时,按照市场的需求,注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从形式上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高等职业院校有一定的困难,而要进行实质性转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才是关键。
其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政策不完善的矛盾。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低人一等,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才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是在中考和高考时,无奈选择职业教育。整个社会和职教从业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不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并不高,缺乏办学特色。这个问题类似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入学成绩一般没学术型的学生成绩高,本科受教育学校没学术型学生好。而且专业型硕士毕业标准的可操作太差,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其实习单位,没权利硬性指导学生,学校是培养的主体,教育培养的权利全部掌握在培养单位手里,实习单位几乎没有任何义务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授予学位的角度来看,专业型硕士的研究成果很难被学术型的专家认可,不利于学生的学位通过。而将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如果评价性、政策性的问题不解决,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期望,依然会很明显。在专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的权利过分集中,是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
第三,这次的教育改革,实质是作为教育培养主体的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急迫的问题提出来的,与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属于同一问题,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除了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外,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而且职教本身的教育都没搞好,如何解决好将地方本科院校转高职职业院校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即使教育部这一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其能否彻底扭转高等教育的被动局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渴望,仍令许多人深感担忧。普通高校转型职业教育相比当年“专升本”,“扩招”等大跃进更为艰难。相关方是否有同样的积极性,仅就技术而论:一则现在大力发展“硬约束”的职业教育远比当年开发“软约束”的文科专业艰难,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在哪里?有了教材,教材这个教学指导书如何使用,依然是各个学校制订教学计划给上级管理部门,实际老师的讲授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法、最熟悉的内容进行讲授,而不是教材的全部内容为约束,来约束统一教学,将教学计划落实到位。实习的设备和场合如何备齐?大批既有理论准备又有操作能力的师资从何而来?毕竟现在的教师都是通过了高等教育的学术型培养出来的人才居多,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二则是实习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的归属问题,如何解决好学生实习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如何有效的下方部分高校的权利,将矛盾归属到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问题上;三则方向模糊的文科毕业生同精准对口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培养难度和市场定位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一刀切的政策出台未必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