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作者】 徐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白花中学校

【摘要】本文从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学习、训练及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在中学该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
【关键词】中学体育 特长生 培养 学习 训练 文化
【正文】

各级各类的中学中都有体育特长生。他们是体育事业的后备力量,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体育人才,让他们为体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是值得中学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体育生的培养是通过课余运动训练来完成的,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系列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成功与否,是以能否让他们升入高等学府为衡量标准的。是通过每年的体育加试(通常所说的体育高考或术科考试)和文化高考来完成的。只有在两项成绩都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被相关学校录取。有人说体育生比一般文化考生要多一次高考,这一点都不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生所承受和付出的更多。

一、要明确中学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性

在中学,培养体育特长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和老师都可以从中受益,就以我们学校为例:

首先,我校业余训练队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县、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各类体育比赛,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这些学生,都是来自我校的体育特长学生。

第二,学校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以及组织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知名度,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为将来的晋级、评优增添砝码,也为将来你的“更有为”提供了条件。

第三,在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如何,是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与否的重要体现之一,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个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不仅仅看普及得如何,而更重要的是看学校体育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如何,看学校业余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成绩如何,因此要有提高,要有好的比赛成绩,那么就得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的培养。

二、体育生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培养的成功与否。体育生一般讲都爱动,他们精力充沛不容易静下来,所以给管理上带来了许多困难。体育生相对来讲文化成绩稍差,而且少数学生经常有迟到、早退、旷课甚至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学校的管理者对体育生很头疼,认为他们只会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直到歧视体育生甚至不招体育生。其实,体育生也有利于管理的一面,他们一般都性格直爽,敢作敢当,很讲“义气”,只要学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的引导他们也能使他们规规矩矩。对于体育生的管理学校应有一系列系统的特色方法和专班人员。班主任、体育教师特别是教练员要积极参与管理。只有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

1、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周期一般是三年

第一年是打基础阶段。应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配合下对体育生的文化课进行狠抓和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以后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训练应在不影响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三至四次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的训练。在此阶段应该注意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掌握。

第二年是提高阶段。文化学习丝毫不能放松。学校、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体育生在基本课程的学习上适当开一点“小灶”来提高文化成绩。此时,训练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也可适当加大,使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此阶段应以身体素质训练与预选专项的专项技术训练为主。特别应注意本年度的冬训,这一年的冬训是关键。

第三年为冲刺阶段。这时,文化与训练要双管齐下。体育训练应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加大专项训练的力度,围绕体育加试的项目,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2、加强体育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体育运动训练是很苦很累的,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更感枯燥。没

有很好的意志品质、吃苦精神是难以坚持三年的。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赛场气氛很紧张特别是体育加试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心理压力会很大,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态是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的。教练员可以适当安排同学之间相互竞赛,各种测验、模拟考试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到校外参加比赛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参加以便适应赛场气氛,积累比赛经验。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水平较高的考生在考试中没有考出好的成绩,大多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体育教师特别是教练员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三年中应该有较详细,切实可行并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切不可随心所欲,盲目地安排训练内容。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能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改进,另一方面给学生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能认真训练。事实证明:教练员到场如否训练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感觉与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愿意训练时有教师在场指导。

四、培养体育特长生需要注意的

1、体育特长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三个任务加最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的印象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例如:打架、逃课、抽烟等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好的形象,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成才。

2、志存高远  

 体育特长生大多数目光短浅,对前途充满了迷惘和恐惧。教师要合理引导,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榜样示范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有效的德育方法。启发他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斗不止。 

3、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

在中学阶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我认为文化成绩比特长训练更为重要,训练教师要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特长生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和学习,才能达到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近几年来,我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直线上升,很多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4、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要持之以恒。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在这三个任务中,我把它放在最后。一般说来,只要经过选材参加体育特长培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训练,特长成绩应该是很好的,至少说应付体考是没问题。至于特长成绩如何提高,如何培养,在此不做过多说明,但注意一点,不要因为片面追求体育特长成绩的提高,而影响或耽务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平时训练只是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间进行训练,持之以恒,特长成绩提高是很快的。

五、特长训练教师应具备相当高的素质。

1、在中学里,我认为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者,不是纯粹的教练角色,更主要是教师角色,在对学生的培训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不仅要训练学生的特长,更重要是在训练过程中要育人,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样做人。

2、训练教师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3、训练教师须长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训练教师必须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这样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重点中学应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在有体育特长生和其它特长生的情况下,才能使学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开花结果,呈现出“满园春色”。非重点中学也能从体育专业生的培养入手,走创体育特色学校的道路。应该说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大有潜力可挖,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