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吴宗平

【机构】 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本文对语文课堂的提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 问题教学 运用
【正文】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经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总是一作者介绍,二时代背景,三分析讲解,四主题思想,五写作手法……”,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依据新课改理念而提出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其概念包含着五个内容要点。
1.明确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创设情景善导问题
2.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3.指明教与学的方法,是以问题为主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
4.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是积极主动的努力的学习态度。
5.明确教学达成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有了对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深入了解和进一步的探究,决定用新课程教学法来上《春》这一课。下面是我在应用这个教学法的步骤。
一、重视朗读教学,为创设情景打下伏笔。
   
自己每一次去欣赏他的作品,领略作者心目中的《春》的景象。在扫清课文的生字词后反复的朗读,还要重点的有表情的放声朗读个别段落。
如朗读《春风图》这一段时,我很重视朗读的方法,那个地方是重音轻读,哪个地方是重音,小停,拖音,我都力求把它读出来。经过几次的练习,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也打算把这些方法交给学生。用有表情的朗读来感化学生,。在教学时,我先教个别学生朗读,然后自己示范朗读,两者一对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让学生掌握了一些朗读方法,又感化了学生,学生在朗读中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情景中,为下一步讲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重视开头语的设计,创设情景。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喜欢这篇文章,我反复的揣摩开头怎样引入,经过反复考虑,再三修改,终于确定下来。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这自清的一篇记实散文,叫什么?学生回答:叫《背影》,那么你们喜欢不喜欢?学生回答:喜欢。
同学们既然那么喜欢朱自清教授的散文,我们这节课再来学习朱自清的另一篇写景散文叫《春》。《板书》题目:春。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教授用他的神笔向我们描绘了几组美丽的春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慢慢地欣赏。
事实证明,这个开头紧紧地把学生吸引到了朱教授设计、描绘的出神入化的春景之中了。这样一来就很自然地引入了课文的讲读。很自然的,同学们就仿佛是身临其境,来到了朱教授描绘的如花似锦的春景之中了,创设春的情景。
三、重视讲读重点的突出及各个重点之间的衔接,

这样才能使问题的过渡自然、紧扣,使讲课显得条理清晰【2】。
在分析课文中,每幅画我都紧紧地扣住三部曲,使讲课过渡自然,又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
   
第一步:指导朗读,同时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教师做示范朗读。然后又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选一两段朗读。
   
第二步:重点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抓重点词语,突出各幅图的特征,然后看作者描绘的角度。
   
第三步:找出有关的修辞方法,并揣摩理解。
这三部曲我是这样使它们自然过渡,衔接起来的:同学们:我们朗读了这一段,大家来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入描绘的。
   
从第二步到第三步:作者把这幅图描绘得那么生动,他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同学们找出来,并揣摩理解。
四、重视提问的设计,做到善导每个问题。
   
如:在分析《春草图》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作者描绘的第一幅图是什么图?
2.写小草图用了哪些动词和形容词?那个词用得好?写出小草的哪些特征?
3.下面一句还是不是写草?用了哪些动词?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春天的来临是什么告诉我们的 ?
经过这样一提问一幅栩栩如生的春草图就摆在我们面前,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每个问题我都用善于引导的方法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把这些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
从中得到启发,形成习惯,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是积极主动的努力的学习态度
注意了上面的几个环节,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做到重点突出,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了这篇文章,喜欢上了语文,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的特点,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和上《春》这一课的启发和实践,真正领悟了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真谛,更坚定了推广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如既往地运用它,因为它能给广大的学生带来终身都能受用的财富,玉林的教师们用它吧,因为土特产越来越有它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