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正确处理数学符号,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作者】 蒙炳雄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第二中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数学符号意识的要求,而初中的数学也由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因此正确处理数学的符号,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符号 正确处理 提高 计算能力
【正文】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出以下要求:能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一、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的衔接,正确处理知识的迁移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初一新生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初中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有少数学生还未脱离我们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善于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作为我们:首先要明确初中与小学符号运算范围的大小不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初中数学,由于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运算法则,所以,初中数学符号运算的范围比小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要明确初中与小学在运算的步骤,或者说复杂性水平上不同:显然,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事物的直观,因此在进行符号运算时,自觉性,方向性,目的性就不如初中学生。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符号运算的复杂性水平要远远低于初中的水平。比如,就是一个运算题,在小学里,涉及到的运算法则与概念就少;在初中就多,不仅包括小学已有的所有概念与法则,还包括 新学习的知识:许多的概念理解、负号的处理等、以及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等等。此外还要明确初中与小学抽象概括程度不同,对算理的教学要求不同:小学更简单,初中更严谨。或者说,小学更机械些,中学更强调推理的成分,以及对算法的简捷性、正确性、合理性的认识。

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数的运算很少遇到符号的问题,基本上是正数和 0的运算,进入初中学习《有理数》这一章之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出现了负数,而学生还按小学的习惯,计算中不重视符号,所以往往出现错漏符号现象。在负号的处理上稍不留神对学生的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如:小学计算32学生都会计算,但初中遇到—32时常常算成—1。所以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要重视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些学生的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法指导的研究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自学的方法,努力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符号的能力。

二、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翻开学生的作业、试卷,你就会发现在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有的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有的题由于步骤中某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致使原来很整齐的计算变得繁复杂乱,因而影响了思考……。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符号处理能力的差已成为一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一大障碍。其实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才能计算,这就要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处理;2还要理解0指数的意义;3处理第三项时:许多没有正确理解负指数的意义,要变成正指数才能计算;而前边的符号与—1也没有关系。计算很吃力。又如:(-3)3-(-7)中: (-3)3乘方是几个(-3)相乘给忘了,-(-7)是去括号的最简单的形式,因为(-7)中括号内只有一项,认为没有变号的必要;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从两道题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鼓励创新中形成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处置数学已初步具有抽象性,学生更多的是在推理和论证中进行思维活动。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练。对于易于混淆和难点内容,一讲一小练,全部讲完后再做综合性练习题;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新课讲完之后做综合练习,并设法融入其他相关的内容,既巩固新知又复习旧知。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数学符号的感悟,是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使用数学符号时,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形成符号意识。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理顺数学概念、规律等符号化的一般关系,从体验到理解运用,再从理解运用到按需要创新,步步为营,螺旋上升,逐步建立“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sp /pp$$ �!

 面对新课程目标,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剖析和研究过?对教学反思是否养成了习惯?当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时,关注过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吗?注重过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吗?我们应该从偏重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程序的设计开始向注重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努力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中展翅翱翔!

 

�际�p ���p$$ �! ,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并且获得收益。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

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 ��p$$ �!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