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语言的闸门 ——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 史玲霞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新天寄宿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语”和“文”的结合,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是第一位的,只有读得清楚,说得明白,才能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现将自己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以便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

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注意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尊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交流。学生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语言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常用的方法,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尤为重要。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图画,这就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给说话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语言的闸门,无拘无束地交流,畅享交流的快乐,从而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学诗歌、古诗类的文章时,我让学生将诗歌类、古诗类的文章画成一幅简单的图画,或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并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将文字说得生动、具体。然后学着古人的样子朗读,学生字正腔圆的朗读,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昂,可谓声情并茂。在教学童话、寓言故事类的文章时,我根据故事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复习了课文中的内容,也是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

二、激励评价,让学生“乐说”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年龄小,都喜欢听表扬。教师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表达的前提,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激起学生的表达愿望。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敢说,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你说得真棒!”“你的声音真宏亮!”……在交际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一,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评价时要区别对待:对于内向、自卑、不善表达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地鼓励他们“别着急,慢慢说”;对于答非所问的学生,我们也要说:“你回答问题很积极,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能回答得更好。”这样的话语肯定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 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不管学生讲得是否有条理,只要他想说、敢说,老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给予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祝贺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生们时时都能听到表扬,觉得和别人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会喜欢上口语交际活动。

三、抓住时机,让学生练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语文教学来说,广阔的生活是立体的课本,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学在课内,得在课外”,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外还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时机,创设交际环境。例如:小学生非常爱看《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时候可抓住学生这个兴趣点,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它?能不能把这个小节的故事情节复述一遍?由于内容贴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就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

四、注重积累,教学生会说

小学生因为词汇和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心中有话却不能表达出来,这就要靠教师平时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时有顺序,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只有了解事物的具体特点,才能把内容说得完整、具体。因此,教师应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首先,要让他们能“规范地说”,使用普通话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第二,要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学生要知道自己是在对“人”说话,态度要大方、要有礼貌,说之前要有思考和准备,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等。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科学精神”,我先让学生说说本单元你认识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精神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科学精神?最后可以说说你打算怎么向他们学习等。这样学生就会由不敢说到敢说,由不愿说到愿说,由说不好到说得好。

五、组织活动,促进学生“好说”

学习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如“庆六一”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作文竞赛等,我都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另外,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场模拟情景,以激发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语文课上向学生提问:你们上过街吗?和谁一块去的?都买了哪些东西?买东西的时候搞价了没有?那个商店的售货员服务态度好吗?比比看,哪家的货物便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口语交际十分活跃。这些模拟活动,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了基础,具备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凡是能够让学生说话的机会,应尽量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场景、不同方式的锻炼,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歙o ��p$$ �! ,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