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作者】 李沛松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中心小学

【摘要】很多教师认为:小学数学课是一门好教的课,但要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那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应从“微笑传情”;“激趣入 境”;“练讲结合”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上好 小学 数学课
【正文】

数学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既没有生动的故事,也没有美妙的旋律,它的内容常常是公式、定律、推理等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
在课堂上关键是怎样才能把这乏味变成趣味这便是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成功之处。
一、微笑传情
教师对知识具有权威性,学生常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有的学生一提老师就与”“联系在一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微笑对学生的重要。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新型平等、互善和真诚的关系,课堂上没有错误,没有批评,教师要以博大的胸襟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说的结论不对或没有道理就严加指责,这样是不科学的。记得我的学生课后曾对我说:老师,当课堂上你十分严厉时,我们的神经就会崩得紧紧的,有时板演时,明明会的题由于害怕都做错了,当你微笑着面对我们时,我们就会轻松的完成这一节课的知识,是啊,当你微笑着面对课堂,把满腔的热情传给每一位学生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课堂上,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所以,老师在给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同时,还要营造一种和谐、阳光式的师生氛围,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微笑和浓浓的深情。
二、 激趣入境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乐学、善学、大脑处于一种最佳兴奋状态,对知识理解、感悟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所教内容选取对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达到一个最佳的境界。
1
、 导语激趣。
这要求教师能用概括、简洁、幽默的语言或故事引出所要讲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
、 利用多媒体手段
如果遇到所教的内容比较枯燥,用语言学生很难理解,就是要出示一些图片或动画来激好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相遇问题时,相对相背这些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大屏幕上设置了活动的箭头,或是活动的人并配置声音,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的画面中学到知识。
3
、游戏激趣。
一般在学习一些口算或笔算题时常采用这种方式,这不仅要求学生算准,还要有速度。为了激起学生做题的乐趣,我们经常把这些知识带入小动物找家小蝌蚪找妈妈摘蘑菇等游戏之中,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想象的天空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像放回天空的小鸟,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受,老师也不要成为学生的束缚者,要让学生放飞想象,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把两个长8米,宽4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求这个大正方形面积时,就要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画图自由计算,这样老师一放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做出了结果,当学生做完后,教师还要趁热打铁,一边鼓励学生,一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谈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既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又学习了其他同学的好方法,一举两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了的基础。
三、练讲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对新知识弄懂外,还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边练边讲,练讲结合,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和提炼。
1
、 强化训练:
教师在每堂新知识完成后,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出示一些精品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1) 选好题。
哪些题应拿到课堂上,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这些题与学生见面。
2) 把选好的题进行包装
教师将这些题用过桥”“开锁等形式串起来,让学生在趣味中把所学知识加以强化和吸收。
    1
基础题
这些题要求学生计算准确、熟练,对定义概念、法则定律记熟记牢。
    2
能力训练题
这些题都是与所学知识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根据所讲的内容就能轻松完成这些题。
    3
能力提高题
这类题是面对尖子生而出的,因为这些学生已不满足现状,要对他们进行开发创造,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的以后的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 讲练结合
教师在课堂中除让学生练外,还要注重做到练讲结合。这样可以起到事知其然,知所以然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发现有些同学能把算式和结果做出来,但原因说不出来,这就缺乏讲的练习。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去说,鼓励他们去说。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要给学生充分讲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想的过程讲出来 ,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原因,当然对每道题都能迎刃而解。
例如:在讲同学们做红花,三年级一班做了2朵,二班多做了几朵?这道补充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这时我就成了聆听者。让学生各自完成,并说出自己的算法处理,这样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都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在知识的海洋中就不会是一潭死水。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自豪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一堂数学课,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把教师的阳光微笑展露出来,这样美丽的花朵才能绽放笑脸,才能算得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 o��p$$ �! 的城市规划人员,你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城市规划”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探讨,通过学生之间对城市自然气候、人口、道路规划、政治文化因素等的分析与探索,设计出城市规划的基本路线,在案例教学中学习到地理知识,并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路线提供启发与帮助。

(三)课外阅读指导法

除了课本上的教学资源外,还有很多与地理有关的教学材料、参考资源、杂志与书籍,当教材上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法,为学生推荐地理方面的杂志与书籍,让学生通过丰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激发对地理的好奇心与兴趣,并以课外阅读来补充课本的内容。例如,《国家地理》杂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杂志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生定期读物推荐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地理知识、大量美图的阅读来强化对地理的热爱,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欧洲环球国家地理》、《非洲·美洲·两极环球国家地理》、《亚洲·大洋洲环球国家地理》《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狂野非洲》、《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走遍美国》等书籍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中的感悟,并且适当在地理现象中加入教材中有联系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进行,在这种局势的引领下,高中地理教学也应向着创新化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地理教学的改革方法,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糟粕,在教学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弘扬与发展,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成果,并使地理知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上可.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

[2]孙永.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新课程(),2011,12:12.

[3]央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成才之路,2013,30:88.

[4]王宗茜.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 才智,2012,15:205.

[5]杨永.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5:170.

 

bidi�2 tfp$$ �! 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 mso-bidi-language:AR-SA'>;当a-b的值最大时,即为29-1时,ab的值最小为(30²-28²)÷4=29。数学教学的知识内涵相当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让数学思维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形成更严谨、更科学的数学方法。
二、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实践探索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三、建立新型学生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如在教学初一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时,可以从学生身高的比较开始,引入学习内容,并请两个同学演示。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当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教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就能自主探索到角的比较方法。再次,教师应从课堂的权威、法官的身份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放大学生的创新之举。师生之间既有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教师进行探讨、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