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第三中学

【摘要】在课堂上的开放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培养思考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在初中地理新、旧教材的交替的过程中,教学新教材的一些方法和存在的一些疑问,希望对读者能有些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 策略
【正文】

“课程标准”是总指导,教学教材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使内容对学生有用,使学生感兴趣,能作为“枯燥正文”的强力调剂,有利于“重点”的学习。

一、教材内容详略的教学

新教材主要由大字正文、小字、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上,各人的方法不一,但是绝不能一碗水端平,否则与使用老教材就没有区别了。在正常情况下,正文大字是核心,小字、阅读材料是补充,课堂活动为巩固(或者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有的教学要围绕正文大字进行。如:欧洲西部的农业,都知道以畜牧业为主,那么欧洲的农业发展怎么样? 大字没有说明,但是在P62①“阅读材料”有不错的补充。我在教学时,请全班学生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大声阅读文字),因而既起到了提神的作用,又使他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国家发达的农业的表现(采用的主要模式、结构、市场化、专门化等),他们又是如何教学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关系的,与我国在农业上的差异及原因。重点放在畜牧业发达上,这些作为重要的补充,学生最感兴趣了,因而增强了对发达国家农业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认识。

二、课堂活动过程的教学

课堂活动过程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 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从不同角度比较,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没有时间都搞,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不宜太多。如:P108,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 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相当于综合实践课,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体系)的教学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但是还是存在的,“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许多内容已经弱化,过多了,学生似懂非懂,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体系),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哪里是重点内容,哪里需要一般学习,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

大,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应该因材施教,必要时提供范

例作为参考, 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

论,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

地的压力”,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并为亚洲的

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

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防治土

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

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

境问题的解决, 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等

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

散性思维上较差,死记的掌握得很好,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

的掌握,生搬硬套一些。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

教师自己设计,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在问题的设

计上要有讲究,力求从易到难,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使大

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逐层推进,使每个人都有

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

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对

国家有利与否? 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

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 ⑤如何改变这种状

况? 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②、④的问题需

要一点能力了,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

的学生而设计的,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要求高点的

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 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多数课堂采用

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由于是公开课,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

学中,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恐怕没一人能保证(包括淮

中)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可以

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 谁就是课堂教

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在教学管理比较

好的,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

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

能够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

, 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

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如:美国的移民:将

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

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扮

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

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

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