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作者】 黄飞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民族中学

【摘要】因为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点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而且比初中数学知识更系统;高一数学的函数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但是又抽象难以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衔接
【正文】

怎样有效缩短初、高中数学衔接间的适应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加强衔接教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材,抚平台阶

(1) 注重初、高中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抛物线和二次函数;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价转化的 思想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2)立足大纲,注重课本,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是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应严格按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善于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初中教材中某些“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教师要认真加以研讨备课,有些则要按新授课进行教学,以缩短初、高中数学知识跨度的鸿沟,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3)从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起点低,步子小,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适当编拟一些习题,用以抚平课本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1) 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学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高一刚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直观表象的作用,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3) 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以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以及自觉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

        (4) 做好小结回味,培养探索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章节小结,让学生自行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此外, 还要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引导学生寻找其他解法,有无规律可循,还应试着改变一下条件和结论,以探索新的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应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渗透,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开端。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衔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

    (6)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巩固几个环节,对每一个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后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但涉及到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而且还涉及到初中教师;不仅涉及到教材内容的平衡接轨,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涉及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因此,一方面,初中教师要了解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注意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铺路架桥;另一方面,高中教师也要阅读初中教材,学习初中教师的长处,适当沿用初中教师的教法,按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注意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衔接。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教育学生更新观念,改进学法,使自己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至于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更应从初中到高中全程逐步培养,不断渗透,自觉增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全方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