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 汤晓春

【机构】 甘肃 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情况,提出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职 实践教学 构建
【正文】

1.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情况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与有效运用,通过对教和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运用、管理以及评价,以最终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定义强调:

1)需要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2)将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学习过程向学习资源扩展,具体指定为教和学的过程以及教和学的资源;

3)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1.2.我国中职实践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时,我国中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快速发展阶段,其所培养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正在为社会做着突出的贡献;对于完善中职教育体系结构不断的贡献着力量。中职教育现时在我国属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身上正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正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多种专业技能人才。

中职教育这十多年取得的成就大众有目共睹,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不足之处。从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来看,尽然发展的势头不错,在日常的教学投入中也下了相关大的力气,并渐渐形成了部分符合我国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但是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的,因而认识和寻找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要。经过总结,现时我国中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费投入不足。

不管在什么时候,教育的发展均不能离开经费,作为中职学校想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经费问题。在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上面,我国现时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投入方案,国家与省市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这些都直接让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够。而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的收入、贷款以及社会资金的引入,加之我国教育院校收费并不高,这些状况均直接导致了许多中职学校只能采取扩大招生规模这种形式来增加收入,这种不但无法改变学校财政困境,更导致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达到国家标准。[1]因而经费的紧缺,尽管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着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却未能正常开展实践教学。

2)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意识上的偏差。

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其它的教育院校,在教学上面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已经成为历史问题;长期以来均没有将实践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尽管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突破,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均以实践作为教育与就业的关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均已经得到了肯定,但从意识上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依然未能到位,存在着偏差。部分中职学校片面地认为:实践教学只一种单纯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教育方式,而对学生的认知、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忽略不计,让实践教学的功能与作用的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实践教育上面,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的不足,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能到位等几个方面。

4) 实践教学存在着安全隐患

实践教学可以说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以及拓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从目前来看,有些中职学校片面追求实践教学所带来的效果,盲目的重视实践课程的安排次数,而忽视了在实践教学过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这便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不少学生对于实践课程均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这也容易忽略实验以及实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认为习惯性的违章不算违章,对安全工作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反应灵活性不够,未能很好地预见异常现象的发生并及时加以制止。

5)实践教学内容认知不透明

中职学校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便要顺应市场规律的发展。现时,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其涉及的行业均十分广泛,这些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便容易出现部分的问题。如理工科专业,多数大多与机器设备相关联,尽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未能清晰、准确地描述机器运转的原理和机器内部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缺乏透明感。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1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其信息技术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若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本身便不懂得现代教育的相关技术,又如何谈应用。要充分运用好教育技术,便需要首先的加强老师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让老师的素质得到提高了,并合符授课的水平,教育技术的应用便能够水到渠成的迅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育技术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因而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不间断地进行。做到充分提高老师的素质,并成立成立部门专职培训,或者是外派培训,以搭建相互信息交流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实践教学体系里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构建、个性化教学以及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学生做到自主、轻松、快乐、主动地学习,从能力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动手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2.2 做好用人单位及用人市场的调查工作

为了做到进一步的了解中职教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了解现阶段信息时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情况以及中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情况,以做到进一步的开发与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育技术的应用,做到及时了解各个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标准。以实现进一步对中职人才的培养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的及时和适当调整;实现在教学过程里面,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等提出更具体的需求;通过做好用人单位及用人市场的调查工作,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和政策保障,实现建立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体系里面的具体方针政策的实际与目标。

3.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3.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现阶段的重要性,作为学校的领导要做到高度重视进行推广,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若学校的教学未能应用到教育技术上,学校的教学水平必然处于落后水平,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便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而,要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结合,学校领导能否做到高度重视与推广实施,便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3.2 制定导向政策和制度

为了充分做到保障与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的应用质量、范围以及水平,作为中职院校便要制订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导向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例如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作为教师聘任、评优、考核等的重要指标,或者作为优秀课程评选的标准之一,努力鼓励进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创新,开展课件竞赛等方式,通过优秀的应用与作品以带动其他的课程与教师的积极创新,鼓励教师们自主学习与使用教育技术进行上课,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性;并在此基础上,将应用的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实施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3.3 加大投入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与环境的,如多媒体的教室,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室,音视频系统,网络系统等等这些硬件设施都需要大力的投入;因而,这些都应该作为办学基础的重要条件之一,若无法实现这些应用条件与环境,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只能成为空谈。只有条件与环境齐备,师生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教育技术的优点与好处,才能更有条件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和应用。硬件环境建设便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实施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

3.4 建设共享资源库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是创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是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的积累与充分利用,慢慢地这些积累便会形成资源库,这便是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要建设共享资源库同样需要体系建设,其细分可以根据具体专业,例如汽车专业、机电专业、外语专业、经管专业资源库等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课程来分类,例如网络课程、软件设计课程资源库等等;也能够根据资源类型进行分类,例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资源库等等。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建设,其最终的重点都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容易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充分利用资源库,能够沉积教师与学生的许多优秀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库,能够做到更多经验的创新、知识和信息的提升。利用共享资源库,还可以让优秀知识、经验以及信息分享给更多的人。建设共享资源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重点项目与手段,是否能建好,建设的水平情况,将对应用的水平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建设共享资源库我们可以采取外购、老师建库或者是集中建库等等的不同方式。

3.5 加强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现阶段,并不是将pptflash等辅助教学做好就等于做好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单单是辅助教学的工具的改进,同时还要强调构建出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以做到能够支持多重交互、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等等多方面的要求学习方式,建造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体系。相反,现代教育技术也只能流于教学的形式,过去是黑板,现在是投影幕布罢了。因而,网络课程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这些都要体现出整合的要求。同时,也是推广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能否成功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         马应虎,高广胜,丁建平.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2.

【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 马应虎,高广胜,丁建平.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