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组建设在高效课堂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 李瑞华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铺天盖地的袭来。但最终一直引领在课改前沿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上课分组学习,简称高效课堂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小组的建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当今教育的需要,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充分体现,它更是我们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在这里,它不仅体现的是学生发挥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别的方法都无法比拟的。高校课堂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尝试在模拟教与学关系的情况下,审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会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不仅能起到警醒作用,还能使大家收获操作新课堂的情景指导。

高效课堂小组的建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习小组的划分,二是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三是小组评价的策略。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学习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及合理。例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是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图,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8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小组长的选拔和小组的培训

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笔者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优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科学而合理的分组方法让学生在组内各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组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特点做不同的工作,也就是组内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各有分工。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组长的培训对一个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组长的培训更是不容忽略的,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就是等于培养出一个小老师,更是一个小领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满足自己的荣耀感。这对学生以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与学习。

三、小组评价的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目标达成度,所有这些都要从学生产生的实际变化中取得验证。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师生在学科教学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又要符合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目标则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评价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制约着教学设计和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推动和调控的作用。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个过程中,不仅被评价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更让评价他人的学生自己给自己提个醒。在以后类似的情况发生是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或知道怎样做才是更符合目标及要求的。

这种高效课堂小组的建设是教育界的领导者更是教与学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尽早的将这种教学模式带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件有意思有动力的积极主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