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美术素描教学

【作者】 钱仕刚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

【摘要】长期以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点,一直在素描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素描教学依然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模式。以写实为主的训练,把技法、技巧的训练作为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审美意识、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和个性体现等诸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素描教学;模式;目标
【正文】

1.素描基础教学的一些新问题

1.1许多专业素描教学中强调造型本身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的起伏转折、质感、量感、空间虚实,等等。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传统素描教学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传统素描教学的写实描绘导致有的学生有一定的写生能力,但离开静物不会“画画”。从这些问题上我们看出在他们的素描学习是不过硬的。

    1.2在素描教学中过于强调“设计性的绘画形式”。本身设计素描就是把设计性作为素描的主要特点给予强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是会画一些硬邦邦的“铁丝线”,很多学生会画水龙头、螺丝刀、凳子等。但是你说让设计一个漂亮的手机,又不行了,学生都会把自己的手机摆到桌子上照着画。如果非要其不看自己的手机,自己画,那结果画的东西是不堪入目,要不就是特别难看,象最早出的“小灵通”一样一个屏幕和9个按钮,什么也没有。要不就是奇形怪状,手机的各部分配件组合不到一块去,没有一点美感和实用性。笔者认为这不是本质意义上的设计素描。

    1.3在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中那素描教学就更不敢恭维了。学生面对的就是平时一样的石膏像,没有什么讲解和特别意图,唯一不同的是时间长,一副习作学生画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课程结束学生交作业,画面涂抹的黑黢黢的,但是就是没有什么比例关系、明暗关系更别谈什么质感、量感、空间虚实。

素描教学应该针对不同专业门类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开始提高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审美意识,在素描训练中体会艺术的真谛。

2.绘画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发展思路

    2.1目前全国许多学校依然以写实主义审美观为指导,强调素描基本功训练,磨灭了学习者的个性和热情。

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内涵不只局限于“基础”这一方面,一副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较为简便,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往往比经过加工的绘画作品更能直接的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捉取所画对象的生动气韵。在一些素描杰作中,能得到在其它画中不易领略到的那种直觉的艺术感受。在绘画专业素描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思维应有所突破,不仅要注重技术、手段的传授和素描前期的培养、后期的衔接,更应该注重素描自身的艺术价值及其对艺术的诠释。把素描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去表现、去描绘。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去学习,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其它艺术形式的理解。注重学生审美的培养,引导他们的审美取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2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发展思路艺术设计是综合性学科,它虽归入艺术类,但不是纯艺术。

它是艺术与工程技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然而,许多时候人们对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并不明确,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是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所以素描基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和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的特点不相适应,教师的思维方式也比较偏重于感性思维、艺术思维,不能充分认识艺术设计素描基础教学的目的、模式和在培养要求上的不同。应用绘画专业素描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的目的不明确,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学习素描与本专业学习联系不大,不重视素描的学习。

2.3素描教学结合地方资源的发展思路随着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彼此间的交流、影响不断增强,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都感到了本民族、本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积极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和艺术。

作为学校的美术教学,更应该把民族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艺术创作要体现民族化,艺术教学更要体现民族化。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积淀,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发挥这一优势,实现美术教学民族化,使美术教学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丰厚的艺术土壤之中。要实现视觉艺术的民族化,必须从基础教学抓起,使素描教学立足于本民族,融入本民族的艺术元素,体现出民族及地方特色。

中国民间美术分布于广袤而又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的土地上,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这些资源为我们实现美术教学地方化、特色化、民族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在素描教学中,我们要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要学习和继承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和思维优良传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在审美理想和材料运用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与聪明才智。美术教学一定要把民族的优秀成果继承下来,在素描教学中就把民间美术融入到教学之中,改变学生唯西方素描教学体系独尊的观念,增强民族美术认识,实现中西合璧。各个地方的学校,应结合当地的艺术资源教学,使素描基础教学既有学院派的严紧与科学的一致性,又有本地区素描教学的特点;既具有西方美学观念的学习,又具有本民族的美学思想的熏陶,使美术的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