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当学生去KTV之后……
【作者】 陈玲琴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案例描述】
10月12日,又是一个快乐的周五,忙碌的一周即将接近尾声。傍晚放学铃声响起后,同学们快速整理好书包,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此时的我也偷偷地松了一口气,心想又可以放松一下好好休息两天了。这时候,班级的一个女生小何又跑回来跟小赵喊道:“周日下午一点见哦。”然后欢快地哼着歌曲离开了。我不仅纳闷了,这几个女生周日有什么活动吗?于是就近问了小赵,才知原来是我们班小林周日生日,平时关系要好的几个同学打算陪她一起过,到时聚聚。听到她的回答,心想这几个女生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我也就放下心来了。不过,我还是叮嘱了几句,诸如“外出注意安全,事先要跟家长说明情况“之类的。
两天的假期一眨眼就过去了,周一当我打开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时,看到小赵这样写道:“小林的生日大家都很开心,不过小何K歌真难听啊!”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周日的生日聚会竟然是这样的形式——K歌。心里不经有些担心,下课铃声响起,我连忙陆续叫来小赵等人了解具体情况。事实很快明了,当天小林生日,经过小林妈妈的许可,小林带了300多元钱邀请了8个好朋友,打算请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但下午大家碰头后临时决定去万达KTV唱歌,从下午1点唱到3点,还买了不少吃的,之后各自回家……听着同学们平淡无奇地叙述,我心中却有些后怕。
在跟学生的个别谈话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中学生去KTV唱歌一事的特殊性和严重性,于是借着中午班主任谈话的时间,我和同学做了沟通交流。我跟同学们说起这事并表达了我的立场“坚决反对同学们去KTV聚会”。刚开始,一些同学表现出不理解,他们觉得我太过较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开始模仿成人,觉得去KTV聚会很寻常。于是,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们零用钱从何而来?2.同学间过生日有没有必要请客、送礼? 3.你们眼中,KTV是什么样的场所?针对上述问题,同学先是组内讨论,随后我依次请同学谈谈他们的看法。之后,我也跟同学们交流了我的观点:一、学生的零用钱取之于父母,用钱不能大手大脚,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上,比如买些学习用品。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小金库,让父母的辛苦钱“有所值”。二、同学过生日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祝福,但重在情意而非礼物本身。过生日本是一件喜庆事,千万不要因为过生日而乱花钱,铺张浪费甚至于使自己“财政紧张”。三、同学偶尔聚会亦可,但要注意来去路上交通安全,并选择合适的聚会场所,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甚至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地方千万不能去。
之后,我又给大家讲了学生去KTV唱歌的危害,一则不少学生处于变声期,长时间大声唱歌有损于他们的嗓子;二则KTV里社会关系复杂,有一些不良社会人员,甚至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也许不经意间会惹祸上身。我还讲诉了几个新闻,有关中学生去KTV唱歌时发生意外事故,那些惨痛的事例震撼了每一个学生。同学们也纷纷表示理解,并保证以后不再去这类场所。
事后,我也就此事逐一跟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阐明了作为班主任的立场和看法,希望家长们也能多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内心,关注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希望家校之间能定期交流,互相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以便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教育、引导。
没有严厉的批评,尽管得到了同学们的保证,但我内心却无比沉重。作为年轻教师,我的班主任经验不甚丰富,但我热爱我的学生,希望能处理好与青春期的学生之间的关系。面对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但又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学生,又会觉得一些问题很难处理,这常常会让我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如何和学生们打好交道,和他们一起顺利度过这段时间”成了我的必修课。
【案例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敏感时期。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他们的心理也逐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个小孩子了,喜欢交友往来,对异性产生好奇,他们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也面临着人生的诸多疑问和困惑。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是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通过学生在KTV过生日一事,我意识到现在的学生们比较“早熟”,他们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仍按原来的教育方式,一味地高高在上的说大道理,甚至是用强制性手段来处理一些学生问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学生们不会简单的服从和遵守老师的命令。久而久之,学生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这样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影响班级的团结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对其心理上做适当的引导,将发生的问题改“堵”为“疏”。
于是,我就多了一份思考。平时,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将放低姿态,多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学生谈天,一起玩乐一起运动一起品读,缩小彼此间的差距,和学生搞好关系,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们乐意对我敞开胸怀说些体己话,有些话不敢跟爸妈说却愿意跟我说说,这让我觉得“受宠若惊”。一旦关系近了,话贴心了,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在这样的交往中,我有意思地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交友观。当然,也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家长多做沟通交流,有了家长的合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和学生的深入交往,让我深刻体会到这样一席话:“让你的学生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让我们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吧,与学生一起度过这人生的“暴风骤雨期”!
【案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