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内向型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及其教学策略

【作者】 李国倩

【机构】 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小学

【摘要】不同的个性类型在英语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如下的特点:可能比较倾向于阅读,因此口语方面较弱,阅读技能相对强于说的技能;更容易把说的机会给他人,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主动;比较注意老师的讲解,从而能够接受更内在的东西;可能更愿意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因为不够积极和活跃而被老师忽略,并因此渐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内向型学生 英语学习特点 教学策略
【正文】

我们常常听到有英语老师或者家长这样抱怨:张某不愿把英语读出声来,我从来不知道他说的英语是怎样的;李某背单词时要边写才记得牢;王某上课很好动,坐不了多久就要动来动去;赵某上课不积极,不爱回答问题;钱某很爱说英语,但笔试成绩不理想;周某英语笔试不错,但口语不太好。吴某总喜欢边做作业边听音乐。为什么学生会有这些不同的喜好呢?这就是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使然。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一套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问题等。同时我们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使他们了解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内、外向型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出发,谈谈与之相匹配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内向型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性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个性类型在英语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如下的特点:可能比较倾向于阅读,因此口语方面较弱,阅读技能相对强于说的技能;更容易把说的机会给他人,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主动;比较注意老师的讲解,从而能够接受更内在的东西;可能更愿意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因为不够积极和活跃而被老师忽略,并因此渐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那么对此类型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呢?

对策:

1、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渐渐开口说英语

坦白地说,外向型学生很容易得到老师的欢心,因为他们反应积极,回答干脆响亮,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上课,然而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更应该给不善言辞,内向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开口说英语的热情。课堂上有意识地叫这类孩子发言,鼓励他开口说英语,即使他说时声音低些,老师可以走到他身边倾听,以后再渐渐离远,使其慢慢地敢于较大声地说英语。也可以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将后面录的与前面的进行比较,让他自己听前后的不同效果,在老师渐进性的表扬和鼓励下慢慢放大音量;老师还可以让这类学生模仿朗读一些欢快的chant和小诗,再让他们一一读出来,比比看谁的声音大,让他听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培养对英语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刚开始时不可过于心急,不必逼着他一下就能大声说出来,他会反感的,一旦产生反感情绪就更不易让他开口说英语了,欲速则不达。另外,内向型的孩子性格较沉稳,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不会急着就回答问题,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因此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这类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请他回答问题,只有这样他们会回答得更好,也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把不同性格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我市近来很多学校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在一个组里应兼有内、外向性格的学生,以确保对话的进行,不冷场。若内向的学生不怎么开口说话时,老师不可给予批评和惩罚,而应参与到这类学生的活动中去,引导和帮助他们渐渐开口说英语,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回答是有用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小组、对班级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不起眼的无名小卒,这样他们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会更高。老师还可以让小组里外向型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内向型的学生,带动他们一起来说英语,要给他们机会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学习,不可自顾自地一直说个不停,这样做就能互补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外向型的学生沉稳下来,学会倾听他人的品格,这就是有意识地施以失配策略,培养外向型的学生性格更趋于完善。

3、科学纠错,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其大胆说英语。

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必过分强调准确性与流利度,内向型的人内心活动丰富,但外在表现过于沉静,在英语学习上,常常会因为出错而感到难堪。老师若在纠错时不得法,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心理障碍,继而就不敢开口说英语了,下面是一次随堂听课中记录下的一段师生对话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课后了解到这个学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S: Im like play baskeball. (较大声地)  T: I like.You should say:I like, not Im like

S:() I I like play basketball.(声音渐小)    T: playing.(抬高嗓门)

S: (呃,呃)Im like play playing basketball. T: I like  S:(小心翼翼地)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这时学生又误将basketball的重读落在第二个音节上)

TPay attention to:[`ba:skibo:l] S:(怯生生地)[`ba:skibo:l] (头越来越低,声音越变越小)

很显然,这样的纠错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没面子,一句话反复地被老师打断,造成“口吃”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对说英语产生太多的焦虑与失败感,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纠错方式改一下就更妥了。 这样的纠错方式能让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觉改正错误。与前面那组对话相比更趋于真实交际,而不是时不时地打断学生说话,把一句完整的话变得零零碎碎。这样的纠错方式能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犯错也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是很自然的事,不必害怕,尽管大胆地说英语,这样才能把英语学好、说好。

4、老师自身要精神饱满,给学生以好的榜样。

若一个老师上课时无精打采,低首弓腰,声音弱小,当他在领读时,学生一定也是压抑着声音,昏昏欲睡状;而当老师精神饱满,领读时抑扬顿挫,学生们也会为之振奋,备受鼓励,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放大音量,饶有兴致地朗读起来,内向型的学生也会受感染而不自觉地有声朗读起来,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1马晓燕.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20098

2班斯. 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