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问渠那得清如许 惟有课堂活起来

【作者】 盘丽兰

【机构】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初中

【摘要】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课堂的活力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有什么兴趣了。本文试从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入手,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艺术。
【关键词】寻找兴趣;学生素养;教师活力
【正文】

纵观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其精髓实质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课堂活起来”。课堂活起来和学生动起来是相辅相成的。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学习动起来?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了解学生实际,寻找兴趣的切入点,形成学习动机

1.1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安塞腰鼓》一文,文中西北汉子狂野地倾泻、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讲授时娓娓动听,学生也只能是凭空设想,而终难知究竟。运用PPt观看恢弘的气势铿锵的节奏,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空讲,学生空想。使教学环境新颖直观、抽象的教学过程具体化,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易于其掌握安塞腰鼓的内在实质。

1.2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播放并学唱歌曲《妈妈的吻》,使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无私、母亲的温暖、母亲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温馨的歌曲中使学生受到感恩教育。

1.3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对中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有趣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雷电颂》这一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学生自己准备的刑具、长链、脚链装扮在屈原的扮演着身上,加上雷电的音响效果,让学生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怒,和对未来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的心情.体会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远大理想。当同学们的情感和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形式深入到学生的心灵里。

2.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2.1让学生会说。

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说多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体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理念。我在教《秋天》一课时,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侧重抓住文中的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进行阅读训练,用自己的语言和我们本地的秋天进行比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2.2让学生学会观察。

新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们的观察、想象与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还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把教科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观察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课本上的文字活起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情感得到了释放。

2.3让学生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比如教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很自然地会想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有关片段,学生的认知就可能被他人的解读所取代,从而失去了个性。如果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杨志的性格,无用的性格。这样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杨志失生辰纲的真正原因便会清清楚楚展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设计这样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表达激情很高。

3.利用教师的活力作用,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3.1更新观念驰骋课堂。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精神中任意驰骋。

3.2语言诱惑诱导课堂。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因此,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熏熏欲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我认为应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精炼,不讲废话;逻辑严谨,条条是道。富有变化,绘声绘色;生动有趣,不忘幽默。

3.3赏识评价激活课堂。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等语言。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多得些认同,少些失落感、失败感。这样,课堂上学生不再拘谨,踊跃参与,使课堂活跃了起来。

此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

总之,我们教师只要人人做一个课堂改革的有心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活力四射,激情荡漾,充满欢声笑语。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11

[3]《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