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开放性语文教学模式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 白阳龙

【机构】 贵州省都匀二中

【摘要】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人文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也应该是课堂。要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我们教师必须建构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模式,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自探、自求、自创的思维时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教学的民主性、启发性,创设出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境交融,造成一种如痴如醉、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的教学情境,最终才能达到“共同发现、共享快乐”的人文境界,才能让学生通过熏陶、陶冶、感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尊、舒展、活泼、自由的建设性心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性;素质教育
【正文】一、开放式语文教学,呼唤开放型师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学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必然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呼唤构建民主、平等、协调、和谐、互补的开放型师生关系,营造安全、幽默、开放、温暖、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1、开放型教师。要树立现代的学生主体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协同互动的实践,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师徒如父子”、“师生如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教师应努力清除我国传统封建伦理观念中的辈分间绝对权威与绝对服从的文化心理积淀,这样才能在现代的民主平等观念的基础上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引进新信息,使教学富于时代信息,确保教学常教常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参谋、指导员,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读书,一起活动,一起对话,一起合作,一起对话,一起合作,一起体验,互相接纳。
  2、师生共创开放型的教学心理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然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给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和关键。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习,思路才开阔,思维才敏捷,才能主动参与,才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身份,而不怕被人笑话或奚落,才能够至少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冲动和想法,而不必压抑、歪曲或隐瞒它们,才能够幽默地、以不寻常的方式来处理印象、概念和词句,而不会感到内疚。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及教学安全心理氛围的建立,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敢创新,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开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二、开放式语文教学,呼唤开放式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语文教育要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建立开放性、生活化的大课堂。建构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封闭教学模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火热的社会生活,参加实践,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在大语文学习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开放式语文教学,呼唤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1、互动参与式。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放手让学生参与”就是一种典范的举措 。教学的最有力的模式为互动模式,在互动参与式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提供合作、互动、参与式学习需要的丰富的环境和学习经验的推动者,应是进行思考并做示范的指导者,应是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观察的学习者,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才能激励引导生生互动。 
    2、启发式与讨论式。要彻底改变注入式的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启发式和讨论式,应该是有效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注重学科多元化,教师成为学习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尝试解决具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并为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应该注意的是,在启发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成就,始终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不要充当裁判角色。教师不应该忽视或嘲弄学生的错误反应,应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自主探究式。爱因斯坦说得好:“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这就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