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探索

【作者】 王华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办事处科技文化服务中心

【摘要】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工作,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吸引和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使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关键词】群众文化 农村文化阵地
【正文】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文化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和明显增强。因而,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工作,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社会主义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结合本人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谈下自己的体会:

一、建国后群众文化发展的简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是和政治涌动息息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形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热潮;另一方面,开展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清除工作。在毛泽东“双百”方针指导下,群众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艺术团、文化站相继成立,书画、戏剧、歌舞、曲艺等艺术形式相继出现。这一时期,秧歌队、合唱队、曲艺队、业余剧团遍地开花,歌颂共产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随处可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向。

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化的新文化,始终是毛泽东同志的追求目标。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方向问题是个原则问题。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讲话精神就是检验方向问题的试金石。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工作者和优秀的艺术团体指引着文化工作前进的方向,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就为全国的群文工作者做出了榜样,他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走遍祖国各地,把艺术、把温暖带给各族人民群众;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从过去单纯的唱、跳为主,逐步向更高、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转变。这些情况,都对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二)广泛培养文艺骨干,壮大基层群众文艺队伍。

优秀的文艺骨干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建立一支热爱群众文化事业,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文艺骨干队伍,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作为乡镇文化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不忘积极挖掘农村群众的潜力,对热心开展文化活动和热衷于文化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民,要注重发现和培育,为他们在更大区域范围、更高层次场合中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充分调动这些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带动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品位和档次,扩大影响力。目前,街道的文化队伍,主要由各小区文化工作人员和文化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组成,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举办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和参与者,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力军。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才是做好城市文化工作的基础。遵循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把街道文化站建设作为文化阵地建设的龙头,使其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集聚、辐射的中心作用,强化城市文化阵地,活跃城市文化活动。

各个小区群众居住的环境、交通等自然条件各有差异,文化站及其活动场所应规划科学合理,对于能否尽可能多地吸引群众参加文化活动,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灵活机动的原则,建立方便群众的街道文化站。实现一站多用,体现多职能,把街道文化站建设和远程教育、信息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组建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并增强群众的科学技能知识,真正发挥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通过完善的文化阵地、文化设施这个平台,让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知识,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的同时,我们还适时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书刊借阅、文化娱乐、时政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文体活动等,把群众从牌桌、酒桌中吸引到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与道德、法制观念,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文化品位与综合素质。

(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动质量。

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群众文化工作也有了较快的提升,群众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群众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有些地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还相当贫乏,农忙之余,有些群众以喝酒、赌博的方式打发时间,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以健康有益的活动占领文化阵地。(1)深入到村、社区指导群众文化工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是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在这方面,群众文化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些活动点,常常出现热闹一阵,冷清一阵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群众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认真指导,使活动经久不衰的开展下去。(2)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五.一”、“十.一”等节日,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书法大赛等竞赛评比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进步。把群众文化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快速、准确、有效地传播文化信息,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优势,把科学技术同文化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文化娱乐的同时使群众掌握更多的致富技术,从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