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级安全工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 魏天友
【机构】 山东潍坊实验中学
【摘要】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和追求,我们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班级安全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的合力,需要每一个相关主体作用的发挥。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任何工作的成绩都是前段时间工作的结束和总结,安全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关键词】学生安全、团队、学生自主管理、用心、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教育领域的很多观念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其中,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正在一步步的提升着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伴随着社会、家庭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无论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处在最基层的学校、班级,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作法,也都在不断的完善、进步。
新的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呢?
笔者略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在此略作阐述,不当之处,寻求包涵和指正。
做过多年的班主任,我相信学校安全工作的宏观安排我们都能很好的执行,我们所做工作也是务实和有效的。所以,宏观工作方面,就不班门弄斧了。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作为一个班级,我们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细节。
应该明确安全“是什么”。要搞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所谓的“安全”到底指的是哪一些具体内容。我认为,安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宏观上,它包含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微观而言学生的饮食、交通、人际交往、身体健康、个人财产、住宿、课外活动等等各方面都包含着安全的内涵要求。可以简单的进行概括,所谓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就是要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去为全班同学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的学习、成长环境。
出于岗位职责需要,作为班主任,我们都会把学生安全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仅仅依靠我们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班级,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团队(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个班级的良性互动,才能在降低我们个人工作压力的同时,真正推动平安和谐班级的建设。
首先,个人要用心。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会经常到教室、宿舍转一转,看一看,留意观察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显性问题(如设施、物品等)及时解决。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将工作停留在看上,我们更应该注意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可具体怎样落实呢?我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项措施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整体来说,全体同学要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常识的培训;具体岗位来说,班级安全员要进行工作要领的培训;各学习小组长、(寄宿学校的)各宿舍舍长以及其他团队要进行分内安全职责的培训……这个培训并不仅仅停留在安全员、组长或部长、班长范围内,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建立多种途径的信息反馈体系,以便我们及时了解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安全问题,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仔细斟酌如何保证信息来源渠道的畅通,避免盲目、急躁行事,防止造成工作的被动。
第二就是加强与目标同学的谈话沟通,相信班主任对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的熟悉,如果哪一位同学有了异常表现,哪怕是一种非常细微的异常,我们肯定也会非常及时的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这样的同学重点关注,因为学生的异常表现不加控制的话,很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团队了解具体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进一步观察直接去做学生工作,当然,在进行干预之前我们必须要对问题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第三就是创新师生沟通渠道,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学阶段)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可能有时候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也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可是当事人却因为叛逆或者自尊的原因而不愿与我们面对面交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强行介入问题的处理,那结果肯对会适得其反。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日记、班级信箱等让学生把想法或问题告诉我们,也可以通过小纸条与学生进行单线沟通。过程中,我感到间接的沟通方式,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我们将工作做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时,问题、隐患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第二就是团队配合,齐心协力。我们班级设置两名班级安全员,总体负责班级安全工作,日常班级安全状况的记录、两周一次教室、宿舍安全隐患的排查、学校安全科有关工作的传达等等。当然,安全管理不能只靠安全员,我们的其他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也担负着具体的职责:生活部具体负责学生饮食、身体健康及财产方面安全信息的汇总;各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本组内部课堂、自习等时段信息的汇总;宿舍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学生寝室部分问题的汇总;值日、值周班长负责当日、一周问题的汇总。每周由安全员负责对班内安全情况进行总结。
从说法上看,我们的团队运转、评价方式可能显得有些繁琐甚至苛刻,其实简单一点说就是要在班级内部形成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网络。从运行结果看,我们收益匪浅: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达到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效果,所有的同学都从内心投入到一项工作时所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第三,资源共享,保障学生离校期间安全。 作为班主任,我们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出安全问题,但当学生休息或放假离校时,我们的工作就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们无法像在校期间一样,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离校期间的安全工作如何保证呢?就是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首先要求我们搞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工作,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将学校将班级当成自己的“家”,让学生认可我们的班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怎样去做呢?用心付出,用心教育,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我们的学生。
其次,与家长经常联系。现在,部分家长联系方式经常改变,这一点大家都有同感,我个人就遇到过刚统计了家长联系电话后三天家长就更换号码的情况。我们应该定期不定期的与家长保持联系,哪怕我们分步进行,一次只联系一部分。多交流几次之后家长就会对我们形成认可,在更换联系方式时,相信他们会告知我们的。
与家长共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通常的作法是首先进行观察,当发现某一位同学有异常表现(包括身体、行为、心情)并且初步掌握具体信息后,我会与家长进行一次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状况,探询出现问题的原因,当然这种沟通不能过于直接,因为过于直接的告知可能会引起家长不必要的担心;而且这种交流必须是双向的,我们希望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状况。有时学生状况不太合适直接向家长说明,那我就等到问题解决之后(比如身体不适痊愈之后、与同学间的小摩擦化解之后)再向家长反馈。
这是一种良性互动,这种做法是在建立一种家校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每逢休息或学生放假以及学生特殊原因请假回家之时,我会提前与家长沟通(部分可以通过信息联系、部分直接电话联系)说明学生离校时间、询问回家方式(提醒家长不让学生乘坐三无车辆)、提醒在家期间交通、饮食、作息等安全事宜,尽量确保学生离校后的安全控制。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安全工作不能仅仅“常说”,还需要“长做”、“常变”。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将这项工作持久性做好、最大限度的提升安全工作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