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 马金福
【机构】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摘要】【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要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地包装,隆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营造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概括和假设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探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项交流,各抒己见,交流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特点,因此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属于最直接的兴趣。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加以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物理包含的概念极具抽象性,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实验,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兴趣和悬念,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听课的积极性。例如讲高一物理“摩擦力”一节,先让同学们思考:汽车刹车时,怎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很多同学会直接回答:刹车的轮子不转动时,制动力最大。教师再指出:一般的汽车都装有防抱死系统。目的就是防止车轮被刹得不转动,学生不解为什么要装这个装制,这时开始做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实验做完后,学生就恍然大悟,原来是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故,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对摩擦力进行研究的兴趣。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锤炼教学艺术,改革教学方法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是程式老化,结构单一,语言乏味,学生学习必定肃然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语言诙谐幽默,做好“演员”角色,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保持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强调问题。也可以穿插一些成语典故、幽默笑话、顺口溜、歇后语、物理学史、科学家生平事迹等。还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分组竞赛等手段,随时变换教法,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导演,紧跟教师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例如学习长度的单位“纳米”时,可以介绍“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物理常识,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流传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很神秘,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常识,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但很有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速度计算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老师教学生练习,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得到激发。
五、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差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