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刘希龙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总和,也是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要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是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方法 学习活动 思维训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一个显著转变是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教会的,不如说是学生学会的。因此在现代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这里的“学习”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现代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要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生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目前我根据随堂练习掌握的情况,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主战场,而我在教学中一贯的强调要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思维过程,寻找原因,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矫正。例如拿出一些典型的问题故意放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或者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陪同暂时落后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往往是我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我的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得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目的。比如在第11章结束后,我首先对11章做一个总结,告诉学生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展示我的思维过程,同时又请学生补充我讲的不足的地方,最后与每一位学生做了一次面对面地总结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将让人终身受益。而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质。然而与语文阅读不同的是,语文词汇丰富,词义随语境的变化而不同,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阅读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所以说数学阅读更需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重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喜欢思考,又善于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运用“设疑――质疑――解疑”的思维训练模式,不断对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好学,而且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充分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注重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加强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挖掘有效信息和隐含条件的能力;通过对知识在空间上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从一个系统中辐射出许多子系统,帮助学生构筑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多元化思维能力;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找出事物的异同,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疑释疑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步疑,引导学生善于探疑、释疑,激发学生求疑问难、攻克难关的斗志,学会解疑、释疑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学有天地,发展有空间。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有时还给他们创设质疑的氛围,尽量让他们大胆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环境,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