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作者】 汪奎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且在物理学科的教育方面也日益转变升级。为使教育体制的改革进展得更加顺利,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进而强化全部的高中时期教学科研工作。在对物理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着力培养,将物理的课堂效率锻炼出来,最终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因材施教 学习方式 手段 评价 转变
【正文】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且在物理学科的教育方面也日益转变升级。为使教育体制的改革进展得更加顺利,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进而强化全部的高中时期教学科研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服务。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谈几点心得体会和思考,以便与各位同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 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 科技活动的热清;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因此,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努力营造一个宽舒、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循于常规,学生自主参与,创造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究,积极提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三、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摆出教学过程领导者的姿态,课堂上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等,主要由老师说了算,容不得学生商量。这样,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就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消极情绪埋下了种子。教师要转变角色,由领导者变为服务员。这将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转变,是教学的创新,由此会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导”,使自己由课堂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的改变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还包括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它表现为引导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过程的指引,帮助学生分析采用不同程序、不同步骤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开展概念的教学时,为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提供现象发生的条件,为现象表现出规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等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引,真正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服务作用。
  高中生的学习多数还比较被动,过分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增强求知心理,培养探究意识。因此,必须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自己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探究实验中的科学知识,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点鼓励和鞭策,开拓学生思维,逐渐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海洋。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培养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不断地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学习、观察,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四、在教学手段上要有新的突破
  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有趣,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展现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主动获取、分析、使用的能力,即现在所提倡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将导致了研究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大量流失,因为科学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富有创造价值。这些科学方法,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学会科学方法,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渗透科学方法,可以结合教材和物理学的发展史,着重介绍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理解物理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典型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以及等效、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设等思维方法,这些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打开新情境问题之门的金钥匙。
  科学方法体现在具体的物理研究过程中,只有把研究过程充分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特征、作用等,以及利用科学方法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去自觉地学习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新情境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五、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以往的许多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师生都逼上应试教育的绝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希望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都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迅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