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自主阅读策略与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者】 关学亮
【机构】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通过将近一年同我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和相关理论学习,本人就英语阅读中学习需要、动机、策略培养的途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学生不可能在阅读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所有的学习材料。那么,我们就要明确: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干什么”和“如何读”的问题,即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教给学生什么。通过阅读课,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养,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阅读过程,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才能达到阅读课的目的。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只注重阅读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教和学在很大程度上脱节。因此,帮助学生弄清目的,产生正确的动机,以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指导和培训,把情感投入、英语阅读策略和技巧教学的内容融入到阅读材料中去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自主阅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明确需要产生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具体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self-evaluated)以及积极的阅读体验促使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使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诚然,阅读活动如果只以读为主,仍不能称其为成功的阅读。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confidence),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satisfaction),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interest),并进一步激活其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就阅读的策略而言,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词汇获得方式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由于猜测的心理加工指向主要是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强调词汇学习的情景性和间接性,而不是长期的记忆储存和将来的提取,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也有限。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保证理解词汇和课文,而且还将因错误的猜测而影响英语整体水平的真正提高。因此,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汇虽然在阅读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如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要猜测词汇的复杂程度、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偏好等的制约,这种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和阅读速度技能训练和预测能力的训练等方法结合起来才更有效。
速度技能训练主要有略读(Skimming)和(Scanning)跳读,后者也叫寻读。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其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Key-word),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Predicting/Anticipating)。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扑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预测能力的训练---这一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训练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有:通过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
根据我们对自主阅读需要、动机和策略的研究对阅读课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师资条件,要力争在中学阶段达到英语基本过关,听、说、读、写四会并举,恐怕难以达到。尽管近年来交际教学法已得到普遍推广,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口语水平严重滞后,实际的教学效果与交际教学法的要求仍相去甚远。我们为此倾尽全力而收效甚微。而学会阅读这一教学目标却不受时空的制约,师资条件的制约也相对少得多。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对容易一些。提倡高中生学习英语要主动阅读,自主发展,就是鼓励其走“阅读先行”这条捷径。英国学者韦斯特(Machad West)提出的阅读词汇量为3500,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目标。学会阅读,在此基础上提高听、说、写的能力,读——听、说、写,或者,读——写、听、说,这可以是我国目前大多数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路子。
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1.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解决思想和学习心理问题,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语言,在阅读中感受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语言,在阅读中应用语言,在阅读中欣赏语言,集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文化和情感体验于一体。
2.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如上课时尽量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词汇,在讨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任何他们认为合理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短语或句子来描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的看法虽然有些会雷同,但若引导得当,新的短语都有可能跃然而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获得相关词汇的机会,而且在提出新词的同时随机重现了许多旧知识,学生之间的知识得到了共享,兴趣随之激发。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英语书籍、报刊、杂志,如,English Pictorial,English Study,A Survey of America,Read into America or England等和一些简易小说,只有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输入大于输出,知识输出才自然流畅,进而为新的阅读进程奠定基础。如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自然会提升一个又一个的新境界。
4.教师可以通过改革教学程式,灵活处理教材教法。如把每单元的课文首先当作阅读材料,可按照leading questions→general idea→paragraph ideas→detailed questions→Key words→making up a new short passage这个过程来达到“阅读——学习——运用——综合——交际”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记诵词汇,词汇就被孤立,失去了生命力,长此以往,英语课堂学习会成为单调的“背字典”,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不攻自破。
5.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使学生往“我会读”甚至“我善读”方向转变。如阶段性要求学生进行fast reading和timed reading,“SQ3R”(方法式阅读Survey→Question→Reading→Recitation→Revision)和“H5W”(脉络式阅读How—Who—What—When—Where—Why)阅读方法训练等。只有通过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阅读效率才会更快地提高。
6.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扩大知识在单位时间里的容量,让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提高词汇复现率和他们对新词的接触频率与感悟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之目的。
高中英语教学介于初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处于最重要、最关键的过渡阶段。作为承前启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只有指导学生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强化阅读训练,丰富词汇量,辐射和带动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同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才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Grellet Francoise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ills. England: th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美)Milada Broukal,中学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董蔚君,司延亭,高级中学英语“阅读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刘岗 “阅读教学中的纠错思维”,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
自主阅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明确需要产生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具体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self-evaluated)以及积极的阅读体验促使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使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诚然,阅读活动如果只以读为主,仍不能称其为成功的阅读。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confidence),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satisfaction),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interest),并进一步激活其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就阅读的策略而言,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词汇获得方式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由于猜测的心理加工指向主要是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强调词汇学习的情景性和间接性,而不是长期的记忆储存和将来的提取,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也有限。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保证理解词汇和课文,而且还将因错误的猜测而影响英语整体水平的真正提高。因此,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汇虽然在阅读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如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要猜测词汇的复杂程度、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偏好等的制约,这种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和阅读速度技能训练和预测能力的训练等方法结合起来才更有效。
速度技能训练主要有略读(Skimming)和(Scanning)跳读,后者也叫寻读。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其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Key-word),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Predicting/Anticipating)。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扑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预测能力的训练---这一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训练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有:通过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
根据我们对自主阅读需要、动机和策略的研究对阅读课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师资条件,要力争在中学阶段达到英语基本过关,听、说、读、写四会并举,恐怕难以达到。尽管近年来交际教学法已得到普遍推广,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口语水平严重滞后,实际的教学效果与交际教学法的要求仍相去甚远。我们为此倾尽全力而收效甚微。而学会阅读这一教学目标却不受时空的制约,师资条件的制约也相对少得多。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对容易一些。提倡高中生学习英语要主动阅读,自主发展,就是鼓励其走“阅读先行”这条捷径。英国学者韦斯特(Machad West)提出的阅读词汇量为3500,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目标。学会阅读,在此基础上提高听、说、写的能力,读——听、说、写,或者,读——写、听、说,这可以是我国目前大多数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路子。
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1.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解决思想和学习心理问题,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语言,在阅读中感受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语言,在阅读中应用语言,在阅读中欣赏语言,集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文化和情感体验于一体。
2.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如上课时尽量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词汇,在讨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任何他们认为合理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短语或句子来描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的看法虽然有些会雷同,但若引导得当,新的短语都有可能跃然而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获得相关词汇的机会,而且在提出新词的同时随机重现了许多旧知识,学生之间的知识得到了共享,兴趣随之激发。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英语书籍、报刊、杂志,如,English Pictorial,English Study,A Survey of America,Read into America or England等和一些简易小说,只有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输入大于输出,知识输出才自然流畅,进而为新的阅读进程奠定基础。如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自然会提升一个又一个的新境界。
4.教师可以通过改革教学程式,灵活处理教材教法。如把每单元的课文首先当作阅读材料,可按照leading questions→general idea→paragraph ideas→detailed questions→Key words→making up a new short passage这个过程来达到“阅读——学习——运用——综合——交际”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记诵词汇,词汇就被孤立,失去了生命力,长此以往,英语课堂学习会成为单调的“背字典”,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不攻自破。
5.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使学生往“我会读”甚至“我善读”方向转变。如阶段性要求学生进行fast reading和timed reading,“SQ3R”(方法式阅读Survey→Question→Reading→Recitation→Revision)和“H5W”(脉络式阅读How—Who—What—When—Where—Why)阅读方法训练等。只有通过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阅读效率才会更快地提高。
6.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扩大知识在单位时间里的容量,让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提高词汇复现率和他们对新词的接触频率与感悟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之目的。
高中英语教学介于初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处于最重要、最关键的过渡阶段。作为承前启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只有指导学生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强化阅读训练,丰富词汇量,辐射和带动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同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才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Grellet Francoise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ills. England: th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美)Milada Broukal,中学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董蔚君,司延亭,高级中学英语“阅读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刘岗 “阅读教学中的纠错思维”,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